第525章 漫长的战争开始了 6

  在给辽东,蓟门的旨意中
  帝言:兹特授尔等便宜行事之权,凡遇蒙古来犯,无需请奏,可自行调兵遣将,临机决断,相机而战,军中所需粮草、器械、兵勇诸般事宜,朝廷必全力支持,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临机决断,相机而战……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这代表着皇帝的一种态度
  你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朱翊钧也清楚,主战场还是辽东,蓟门……
  朱翊钧虽然在张居正面前,口出狂言,说要重现洪武远征蒙古的壮举,但也只是朱翊钧态度的一种表现
  他不可能干预整个战事的进行,也不会教给别人该怎么打仗
  他是外行
  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主官将领,所有的战事,都要靠着各地的将领,官员来打,打完之后,在听将领们的意见,做出下一步的决断
  还没有开始干,就想着打进蒙古去,捉了俺答汗,门图汗,把他们的脑袋做成酒器,朱翊钧可没有这么幼稚
  行不行,能不能这么干,要先碰一碰
  前期战争顺利,才会有下一步的安排……
  不过,西北的平静局面,可能要消失了,与蒙古各部落短暂的和平局面,要被打破了
  而朱翊钧要做的就是军备,粮草,以及打胜仗后的赏赐,朝廷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实际上,在朱翊钧看来,大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体现方式,就是对蒙古的策略改变……而这个时候,朱翊钧便想着采用正统朝之前对蒙古的策略
  撕破脸,你抢我的子民,我就深入草原,找不到你的人,就放火烧你的草场,破坏你游牧民族生存下去的基石……
  朱翊钧召见内阁辅臣,户部尚书张学颜,给他要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三百万两白银,并要求专款专用,不允许拆借等情况发生
  张学颜听闻之后,可是吓了一大跳,两京户部存银,是能够满足皇帝要求的,但,这几年的结余,可是要出了一大部分……
  张学颜独自一人面对皇帝,只能应允,回到内阁朝张居正诉苦,而张居正也只有一言:“照办吧”
  所有的官员都清楚,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了
  不过,让张居正等人比较庆幸的是,从御前奏事,到朝廷开始动起来,小半个月的时间之内
  皇帝陛下,没有提出要御驾亲征的想法……并且,只下旨意,派遣监军,巡查御史之外,也没有专门安排哪个将领去做怎么样的军事部署
  这是成熟的表现,对于张居正来说,也是能接受的的局面,因为这代表着皇帝,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理智,没有把自己当作神……
  对于张居正等一干改革派主力来说,只要皇帝不轻言离开京师,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万历七年,六月
  皇帝的旨意到了浙江,让浙江巡抚涂泽民在年初,筹措一百万两白银存于南京户部,以备不时之需……
  浙江巡抚衙门库银,只有七十多万两
  可皇帝开口,就要了一百万
  浙江巡抚涂泽民得到旨意之后,他知道,皇帝是在敲打自己这个巡抚了……
  现在开海一系的官员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贪腐的情况,这可跟管理种地百姓的地方官不同,这些开海一系的官员,管理的都是商人……
  经手的可不是铜钱,而是真金白银……
  这些官员办了事情,也发了大财……
  这种情况,朱翊钧是清楚的,所以,旨意上明言,筹措……
  意思简单明了,不能走公账,公账上面的是朝廷的……让那帮发了国家财的官员们出,不然,不等了,直接派人去查了……
  朱翊钧的手段非常高明
  张丁征到了浙江小半年了,也不是没有干事,他一边学外语,一边联合商人,再锦衣卫,东厂的帮助下,做了一整套的账本,半年的时间,登记在册私下交给官员衙门的就有三十万两白银了……
  而这三十万两白银,都是黑色收入,朝廷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而涂泽民得到旨意之后,也很是识趣,再十日之内,便筹措了五十万两白银,运往南京城,并写奏疏与帝前,两个月之内,剩余的五十万两白银,也能到达南京户部,并且再奏疏之中,表明这都是爱国商人捐赠,未动府库……
  九边随着巡察御史,以及旨意的到来,也开始积极备战,朝廷六部在考成法的加持下,高速运转
  京师三大营成编制的奔赴前线
  粮草军械,也从各地运到了北京城,兵部在行调拨……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谁能阻止朱翊钧了
  实际上,大明朝对待蒙古,在开国之初,一直都很强硬
  太祖开国,建元洪武
  对蒙古的军事策略以“犁庭扫穴”为核心,融合主动进攻与纵深防御……
  这是两种手段进行的
  洪武三年,徐达、李文忠分兵两路深入漠北,破王保保主力于沈儿峪,俘元宗室及部众十万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推行“烧荒清野”政策,定期深入蒙古,焚毁草场……
  沿长城设立九边重镇,置卫所屯田,形成“关宁—宣大—甘肃”三线防御体系……
  蓝玉于捕鱼儿海突袭北元汗廷,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致黄金家族权威彻底崩塌,丧失对蒙古各部落的压制,让其分崩离析……
  永乐年间永乐大帝五次北征采取“斩首战术”,亲率精骑直捣鞑靼、瓦剌腹地,配合“以夷制夷”政策扶持兀良哈三卫
  同时修建自山海关至嘉峪关的烽堠网络,实现“昼则举烟,夜则举火”的实时预警,终成“北虏虽强,不能越塞南牧”的战略格局……
  大明中期国力衰退,蒙古诸部再度崛起,明朝对蒙政策由攻势转为守势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迫使朝廷放弃成祖北征遗策
  自成化年间余子俊修筑延绥边墙一千七百余里,开启“筑墙—驻军—火器”三位一体防御体系
  可这个防御体系,在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俺答汗破古北口兵临北京城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而这个时候,朱翊钧也清楚,此时大明的国力,已经可以进行政策转变了,恢复成太祖时期的对蒙政策上……
  万历七年,八月……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的联军还没有汇合在一起的时候,李成梁便派出三千骑兵,分为十队,深入蒙古,对蒙古靠近辽东的小部落进行清扫……
  李成梁先下手为强了……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