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公孙渊想造反?孝子贤孙,简直孝死了!

  “父亲,若是给那尚书令府当看门犬,孩儿宁愿去死!”
  公孙康勃然大怒
  投降曹操,损失最大的,就是他这个辽东未来的继承人
  毕竟,大哥公孙恭投不投降都无所谓,投降了可能未来发展的甚至更好一些
  父亲公孙度都快六十了,眼瞅着也没多少年活头
  投降之后,就当是去许昌享几年清福也行
  可他公孙康呢?
  三十出头的年纪,还有大把的“辽东土皇帝”时光可以享受
  却要去许昌给荀彧当看门狗?
  羞辱!简直就是羞辱!
  公孙度长叹一声,结束这场议事
  他也知道,二儿子现在的情绪很不稳定
  可他公孙度,也得考虑一下曹操和公孙家的实力对比
  抗争到底,身死族灭,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
  “父亲,您怎么满脸忧愁?”
  公孙康回府后,年仅十五的长子公孙渊,来到他身旁,向其询问道
  公孙渊在大魏的史书上,被定义为“谋逆之辈”,所以并没有留下具体出生日期
  但后世发掘的孙权写给公孙渊的书信里,对公孙渊自称为“略长几岁”
  由此可见,孙权大抵是比公孙渊大几岁,但不超过十岁
  因为如果大于十岁,书信则会写“一旬”、“二旬”、“一轮”等形容词,而非“略长几岁”
  而此刻,年仅十五的公孙渊,眉宇间已出现“狼眸”之相
  狼眸,是比鹰顾狼视更凶残的一种外表形容词
  公孙康对公孙渊这个嫡长子,也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
  “渊儿,你祖父和大伯有意向曹操投降,献上辽东之地”
  闻言,公孙渊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恶狠狠道:
  “祖父怎能有此想法?”
  “我公孙家在辽东耕耘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气象”
  “若是投了曹操,一切就都将化为乌有!”
  “父亲,祖父是已经做出决定,打算投降了吗?”
  公孙康摇头道:
  “未曾,目前只是有意投降,具体事务仍在商议中”
  公孙渊捏着下巴,沉思道:
  “父亲,孩儿听您的意思,显然是不想投降”
  “既然如此,父亲何不对祖父取而代之?”
  “反正祖父他老人家年纪也大了,也是时候享受一下晚年”
  公孙康连忙捂住公孙渊的嘴巴,大呼道:
  “渊儿!你怎可有如此想法?”
  “那可是你祖父!”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为父若是做了,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为父?”
  公孙渊缓缓放下父亲公孙康的手掌,笑道:
  “父亲,天下人如何看待您,重要吗?”
  “祖父老了,大伯太过迂腐!”
  “他们二人都会逐渐倾向于投降曹操”
  “到那个时候,父亲您,只能窝窝囊囊的跟着他们一起离开辽东,去往人生地不熟的许昌”
  “届时,即便父亲再有抱负,也只能胎死腹中,无法实现矣!”
  犹如当头一棒,令公孙康陷入沉默
  他无法否认,儿子公孙渊说的都是对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若是再不做些什么,恐怕辽东土皇帝的位置就真与他无缘了!
  公孙渊朝着公孙康又走近了近,提议道:
  “父亲,您也不要急着对祖父动手”
  “动手,也得讲究时机”
  “孩儿有一计,不仅可以助父亲成为辽东之主,还可以令曹操死在辽东!”
  公孙康眼前豁然一亮
  ……
  五日后
  经过公孙家父子三人的商议,决定全面交出辽东,向曹操投降
  满宠带着这则好消息,回到曹营复命
  “嗯,公孙度还算是识时务之人”
  “既然如此,曹某便带着诸位,去襄平一趟,接受公孙度的投诚”
  曹操对众文武说道
  这也是默认的潜在规矩了
  接受投降的一方,必须得亲自去往投降者的居城,接受投降
  宛城张绣投降之时,亦是如此
  原先历史上刘琮张鲁等人的投降,曹操也都是亲自前往
  “不知道那家伙现在几岁了”
  “算起来,估摸着起码也得是个少年了吧?”
  苏羽脑海中思索着公孙渊的年纪
  作为三国之外的第四国,公孙渊以野心家的身份而闻名
  不过,他还是太猴急了
  非要赶在曹叡去世的前一年宣布造反,遭到了曹魏大军的攻伐,以及司马懿的全力一击!
  若是等曹叡去世之后再造反,或许公孙渊真有成为建立第四国的可能
  毕竟
  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和曹爽以及王凌等人便开始了内斗
  收拾公孙渊,恐怕还真没人愿意去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若是公孙渊运气再好一些
  让他的燕国苟到八王之乱,说不准还真能成为另一个汉人正统
  哪怕让公孙渊入主中原,那也比五胡乱华要好得多
  起码,他是个汉人,懂汉人的规矩
  不至于像外族那样,因为百姓不服从管教而大肆杀戮,杀人成瘾
  眼下,公孙家即将投降
  苏羽因为想到公孙渊的缘故,向曹操提议道:
  “主公,公孙家投降事大,但也要注意防范”
  “请主公把所有骑兵将士都带上!”
  “如此一来,既可以防范有可能存在的隐患,又能震慑辽东的本地豪强”
  曹操秒赞同苏羽的提议
  联想到当初宛城事件,曹操丝毫不敢在接受投降这件事上太过大意
  多带点人,总归是没错的
  ……
  很快
  曹操带着麾下骑兵部队,朝着襄平赶去
  公孙度也做好了迎接准备,带着亲卫兵在城外迎接曹操
  好在,现在是夏季
  即便是辽东,温度也保持在二十度以上
  若是换成冬季投降,光是城外迎接这一条,恐怕就能把公孙度父子冻成傻叉!
  “恭儿,你弟弟和你侄儿哪去了?”
  “今天是我辽东归顺朝廷的日子,他们二人皆是我公孙家的重要成员,岂能无故不出席?”
  公孙恭答道:
  “父亲,二弟说他身体不适,喝了汤药,稍后再来”
  “渊儿则是不知去了何处”
  “这样吗?”
  公孙度眉毛微拧
  二儿子公孙康是他最属意的继承人,孙子公孙渊也是年少聪慧,想必不会这般不识分寸
  况且,平日里二人都很孝顺
  孝顺的孩子,在父母这儿总是有滤镜的嘛!
  ……
  c176.xyzc176.xyz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