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令人心寒

  曹真率领大军一路北上,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虽然勇猛,但面对训练有素的曹魏大军,还是难以抵挡曹真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对于愿意归降的部落,给予优厚的待遇;对于负隅顽抗的部落,则坚决予以打击在曹真的努力下,北方边境逐渐稳定下来
  而在蜀汉,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因为与东吴的和解而放松警惕他们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招募新兵,补充兵源诸葛亮还发明了一些新的武器和装备,如木牛流马,用来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这些新的发明创造,大大提高了蜀汉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蜀汉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治理下,实力逐渐得到了恢复刘备看着日益强大的军队,心中的复仇之火再次燃起他召集众将,商议北伐曹魏的大计
  众将对于北伐一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蜀汉虽然实力有所恢复,但与曹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时北伐,风险太大;也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应该趁曹魏在北方用兵之际,发动北伐,说不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刘备看着争论不休的众将,陷入了沉思
  诸葛亮站了出来,他分析道:“如今曹魏在北方虽然暂时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存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发动北伐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开始筹备北伐事宜
  就在蜀汉积极筹备北伐的时候,东吴那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孙权的势力逐渐壮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开始对曹魏的一些边境地区进行骚扰,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曹丕得知后,十分愤怒,他决定调回北方的军队,对东吴进行反击
  曹魏大军南下,与东吴军队在长江沿岸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陆逊亲自指挥东吴军队,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巧妙的战术,多次击退了曹魏军队的进攻但曹魏军队实力强大,东吴军队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此时,刘备得知曹魏与东吴交战的消息,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定提前发动北伐,希望能够在曹魏和东吴两败俱伤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曹魏进发诸葛亮留守成都,负责后勤保障和政务处理刘备的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曹魏的一些城池曹魏得知蜀汉北伐的消息后,大为震惊曹丕不得不分兵应对蜀汉的进攻
  在曹魏的战场上,蜀汉军队与曹魏军队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刘备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但曹魏军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强大的兵力,顽强地抵抗着蜀汉军队的进攻
  随着战斗的持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刘备的军队虽然勇猛,但长途跋涉,粮草供应逐渐出现了问题而曹魏军队则利用主场优势,不断地对蜀汉军队进行骚扰和攻击
  就在蜀汉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东吴那边的战局也发生了变化陆逊抓住了曹魏军队的一个破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东吴军队势如破竹,曹魏军队节节败退曹丕见势不妙,不得不下令撤军
  东吴取得了胜利,陆逊的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孙权对陆逊更加倚重,他开始谋划着进一步扩大东吴的势力范围
  而在蜀汉与曹魏的战场上,刘备的军队由于粮草短缺,士气逐渐低落曹魏军队趁机发动了反攻,蜀汉军队抵挡不住,开始败退刘备看着败退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知道,此次北伐又失败了
  刘备率领残军退回白帝城,一路上,他看着那些受伤的士兵和死去的将士,心中悲痛万分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关羽、张飞的期望,也辜负了蜀汉百姓的信任
  回到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把诸葛亮等重臣叫到床前,托付后事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深情地说道:“朕自知命不久矣,蜀汉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辅佐后主,兴复汉室,完成朕未竟的事业”诸葛亮泪流满面,他跪在地上,坚定地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遵照他的遗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加强军队的训练,等待着再次北伐的时机
  在东吴,孙权看着日益强大的东吴,心中充满了自豪他开始积极地与周边国家和势力交往,试图扩大东吴的影响力而曹魏在曹丕的治理下,也在不断地恢复实力,准备着应对来自蜀汉和东吴的挑战
  三国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战火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燃烧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而努力着,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能够改变天下局势的机会而在这烽烟四起的乱世之中,又将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谁也无法预料
  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开始了他的五次北伐每次北伐,他都精心策划,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前几次北伐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气馁,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在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率领军队出祁山,一路势如破竹,曹魏军队节节败退曹魏朝野震动,曹丕急忙调兵遣将,派司马懿前往抵御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他深知诸葛亮的厉害,因此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
  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但司马懿就是不出战诸葛亮无奈,只好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试图激怒他但司马懿不为所动,依然坚守营垒诸葛亮知道,这样耗下去对蜀汉不利,于是决定分兵屯田,与曹魏军队长期对峙
  就在双方对峙的时候,诸葛亮因为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北伐大业他在病榻上,依然不停地思考着如何破敌
  诸葛亮卧于病榻之上,帐外秋风萧瑟,吹得军旗猎猎作响他强撑着病体,目光透过帐帘,望向远方的曹魏军营,心中思绪万千姜维、杨仪等人守在帐中,看着丞相日渐消瘦的面容,心中满是担忧与悲痛
  “伯约,”诸葛亮声音微弱,却透着坚定,“如今我命不久矣,北伐大业却尚未完成司马懿老谋深算,坚守不出,我军粮草虽可通过屯田维持一时,但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姜维跪在榻前,眼中含泪:“丞相,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待您康复,我等定能想出破敌之策”
  诸葛亮轻轻摇头,伸手抚摸着姜维的头:“我知你忠心耿耿,也有大才我死后,你可继承我的遗志,继续北伐但切不可急躁冒进,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说罢,诸葛亮示意杨仪拿来地图他颤抖着手指,在地图上指点:“司马懿如今据守城池,我军难以强攻但他的粮草补给线,却是个可乘之机你二人可挑选精锐,暗中绕到魏军后方,袭击其粮草运输队若能成功,司马懿必然坐不住”
  姜维和杨仪对视一眼,均点头称是然而,诸葛亮心中清楚,此计虽好,但成功的几率渺茫且如今自己病重,军中士气难免受到影响,即便袭击粮草得手,能否抓住战机一举破敌,仍是未知数
  此时,费祎匆匆赶来,带来了一个消息:东吴孙权听闻蜀汉北伐势如破竹,欲起兵响应,进攻曹魏东线诸葛亮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若东吴能在东线给曹魏施加压力,或许能打破目前的僵局他强撑着坐起身来,吩咐费祎立刻修书给孙权,详细商讨联合出兵之事,并提出东西夹击,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的战略构想
  在等待东吴消息的日子里,诸葛亮的病情愈发严重他每日都挣扎着起身,巡视军营,鼓舞士气士兵们看到丞相病成这样,仍心系他们,无不感动落泪,纷纷表示愿为丞相效死力
  终于,东吴的回信到了孙权同意与蜀汉联合出兵,并已安排陆逊率领大军进攻曹魏东线诸葛亮大喜,尽管身体虚弱不堪,仍立即召集众将,部署新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在东吴出兵的同时,自己亲率一部分兵力,对司马懿的营垒发起佯攻,吸引魏军主力,为姜维、杨仪袭击粮草运输队创造机会
  战斗打响,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被士兵们推到阵前他手持羽扇,面色苍白却神情坚毅蜀军在他的鼓舞下,呐喊着向魏军冲去司马懿果然中计,以为诸葛亮要倾全力进攻,急忙调集大军防御
  而此时,姜维和杨仪率领的精锐部队,正悄悄绕到魏军后方他们趁着夜色,突袭了魏军的粮草运输队一时间,火光冲天,魏军粮草辎重被付之一炬消息传到司马懿军中,魏军军心大乱
  司马懿得知粮草被烧,又听闻东吴在东线大举进攻,心中也不禁有些慌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深知诸葛亮重病在身,蜀军即便取得这一胜利,也难以持久于是,他一面派人稳定军心,一面加强防守,防止蜀军趁机进攻
  诸葛亮见魏军并未因粮草被烧而大乱,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不顾众人劝阻,再次下令发起进攻然而,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在战场上,他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晕倒在四轮车上
  蜀军见丞相晕倒,顿时大乱姜维等人急忙护送诸葛亮回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晕倒的消息后,心中大喜,认为这是反击的绝佳机会他立即率领魏军倾巢而出,向蜀军发动进攻
  蜀军失去了诸葛亮的指挥,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败退姜维等人拼死抵抗,才勉强稳住阵脚
  回到营中,诸葛亮悠悠转醒他看着围在身边的众将,艰难地说道:“我……我恐怕是不行了此次北伐,终究还是功亏一篑但兴复汉室的大业,不能就此放弃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说罢,他缓缓闭上了眼睛,手中的羽扇无力地滑落一代智星,就此陨落蜀军将士们放声大哭,哭声在五丈原上空回荡,久久不息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后,心中感慨万千他虽然是诸葛亮的对手,但也对诸葛亮的才华和忠诚敬佩不已他望着蜀军撤退的方向,叹道:“诸葛孔明,真乃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死后,姜维等人按照他的遗愿,秘密撤军,退回汉中此次北伐,虽然最终失败,但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而蜀汉,在失去了诸葛亮这位顶梁柱后,也逐渐走向衰落但姜维始终没有忘记丞相的遗志,他继承诸葛亮的衣钵,继续组织北伐尽管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受挫,但他从未放弃
  在之后的岁月里,姜维多次出兵北伐,与曹魏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多次给魏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然而,蜀汉国力终究有限,加上朝中奸臣当道,姜维的北伐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曹魏方面,在司马懿的主持下,逐渐稳定了局势他们一方面加强对蜀汉的防御,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与蜀汉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但姜维依然在坚持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了兴复汉室的理想,不惜牺牲一切他的每一次出征,都像是在向世人宣告:诸葛亮的遗志从未被遗忘,蜀汉的精神依然存在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姜维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由于蜀汉后方粮草供应不足,加上魏军的重重围困,姜维的军队陷入了绝境尽管他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败局
  姜维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数十载,为兴复汉室、完成丞相遗志,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每一次出征,他都怀揣着满腔热血,即便面对强大的曹魏,也毫不退缩可这一次,命运的齿轮却无情地碾压着他和他的军队
  寒风凛冽,如同一把把利刃,刮过姜维和他将士们疲惫不堪的面庞他们被魏军围困在这片荒芜的山谷之中,四周皆是敌人如潮水般的呐喊与包围此时的蜀军,粮草早已断绝,士兵们饿得连武器都快拿不稳,却依然坚守在阵地上,眼神中透着不屈与绝望
  姜维身披战甲,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他骑在那匹同样疲惫的战马上,手持长枪,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四周的敌军“将士们,我们虽身陷绝境,但我们是蜀汉的儿郎,是丞相遗志的传承者!今日,我们宁可战死,也不能向魏军屈服!”他的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在山谷中回荡
  魏军的主帅是司马昭的心腹大将邓艾,此人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他看着被围困的蜀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下令道:“蜀军已是强弩之末,此番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让蜀汉再无翻身之力!”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魏军如猛虎下山般,向蜀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蜀军,姜维挥舞着长枪,奋力格挡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保护好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带着他们突出重围然而,魏军的攻势实在太过凶猛,蜀军的防线在不断地被压缩
  一场惨烈的厮杀在山谷中展开,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姜维身边的将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自己也多处受伤,鲜血顺着伤口不断涌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拼杀着
  “报——!将军,后方的援军迟迟未到,我们……我们怕是撑不住了!”一名士兵焦急地跑到姜维身边,大声喊道姜维心中一沉,他知道,此刻他们只能靠自己了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姜维突然发现魏军的包围圈似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立刻大声喊道:“将士们,跟我来!从这里突围!”他一马当先,朝着缺口冲去
  然而,邓艾早已料到姜维会突围,在缺口处设下了重重埋伏当姜维带领着残部冲到缺口时,突然杀出一队魏军精锐,将他们死死拦住姜维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的长枪舞动得虎虎生风,每一次刺出都能带走一条生命但敌军实在太多,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
  “姜维!你已无路可逃,投降吧!只要你投降,我保证你和你的将士们都能活命!”邓艾在远处高声喊道姜维怒目而视,大声回应道:“邓艾!休得妄想!我姜维生是蜀汉的人,死是蜀汉的鬼,绝不会向你们这些逆贼低头!”
  说完,姜维再次挥舞长枪,向着敌军冲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与悲壮,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力量都释放出来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姜维的体力终于耗尽,他的身上又多了几处重伤
  就在这时,一名魏军士兵瞅准机会,猛地一刀砍向姜维姜维躲避不及,被砍中肩膀,顿时摔倒在地他手中的长枪也掉落在一旁魏军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死死按住
  姜维被生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蜀汉朝廷刘禅听闻后,惊恐万分,他本就胆小懦弱,面对如此危局,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朝中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另一派则主张投降,以保百姓平安
  此时的蜀汉,早已内忧外患多年的战争让国家疲惫不堪,百姓生活困苦朝中的宦官黄皓弄权,使得朝廷内部腐败不堪姜维在外征战,虽一心为国,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而在曹魏这边,司马懿早已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了大权他们看到蜀汉已无力抵抗,决定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蜀汉司马昭亲自坐镇指挥,派遣大军直逼成都
  刘禅在黄皓等人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投降他带着玉玺,开城向魏军投降当蜀汉的旗帜缓缓落下,成都城陷入了一片寂静曾经那个以兴复汉室为目标的蜀汉,就此灭亡
  姜维被押送到了司马昭面前司马昭看着这个让他敬佩又头疼的对手,说道:“姜维,你也算是一代名将,可惜跟错了主子如今蜀汉已亡,你若愿意归降于我,我定当重用你”
  姜维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他怒视着司马昭,咬牙切齿地说道:“司马昭!我生不能灭魏,死也要拉你们垫背!丞相的遗志,我虽未能完成,但我问心无愧!”说完,姜维猛地挣脱了身边士兵的束缚,从一名士兵手中夺过宝剑,想要刺杀司马昭
  然而,他身上的重伤让他动作迟缓,还没等他靠近司马昭,就被周围的士兵乱剑砍死姜维倒在血泊之中,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对蜀汉的忠诚,对兴复汉室未能实现的遗憾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将刘禅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刘禅在洛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日饮酒作乐,早已忘记了亡国之痛当有人问他是否思念蜀汉时,他竟然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让无数蜀汉的旧臣和百姓感到心寒
  c176.xyzc176.xyz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