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太平道
在国家恢复稳定后,
太平道又一次迎来了分裂
只是这次,
对比起先前那崩坏抽象的姿态,要正常许多——
随平感念太平道为世人做出的贡献,
但他到底坐上了皇位
“权”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名”也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如果因为内心的柔软,而放任一些东西肆意发展,那以后出现问题,世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所以,
随平选择了对太平道进行打压分化
“不过,他到底没有做那翻脸无情,白刃相对之事”
“这是陛下的宽怀仁慈”
当一个又一个针对太平道的旨意颁下来后,
现任大贤良师、皇帝亲封的大真人将那根跟随自己多年,已经被抚摸得光滑圆润的九节杖抱在怀里,向自己的弟子们说道
弟子们仍旧愤愤不平,“用恩赏的名义,分化太平道的力量,让沙门和儒家的人来同我们辩论,逼迫我们修改经文……这还算仁慈?”
“他这是吃了太平道的饭,反手要砸了太平道的锅啊!”
老道长听到弟子这样说,不由得皱起眉头
“你们这样的想法,正是我愿意服从陛下命令的原因啊!”
人心纷杂而多变,
是不可能人人如龙,人人称圣的
当年跟随太平道,加入乞活军,创下如今基业的那些人,
也有不少在日益增高的地位中,忘记了为“世人鸣不平”的初心,从而迷失自我的
只是相较于被视为“耻辱”和“黑历史”的太平军,
眼下做皇帝的,是随平
那些在动乱纷争中受损严重的世家,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挑动他人心中邪念,让其做自家打手,再掀起动荡了
是以,
他们在表面上,仍旧尊奉太平道,并且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像个最虔诚、最纯正的太平道追随者
张口就是“补不足”,
闭口就是“均贫富”
可实际上,
老道长这位太平道首次分裂的亲身经历者,怎么会察觉不出其中恩晦涩呢?
那些口口声声说“要为新天新地奉献一切”的人,只怕在私底下,早就腆着装满肥油的肚子,手里抓着数不清的财宝,对身边的人说
“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他们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嗣,也会一边披着太平道倡导的黄巾,一边理直气壮的享受着无边富贵
“我要吃的苦,我父亲早就替我吃完了!”
老道长为此,也时常抚摸着那本承载了勇气和智慧,饱含着世人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太平经》悲伤
“几十年而已,竟然又成了门户私计”
“我坚持了这么久,也没办法实现两位先师的愿望吗?”
于是,
在前些时日,一个鲜少人知道的夜里,
老道长怀抱着某些已经无法被人认同,还会招来嘲笑的想法,进入了随平的宫殿,面见这位统治新夏之地的君主
一场只有天地才能知道的谈话在深夜中展开,随后在晨光中结束
走出皇宫的大贤良师开始将精力,放在完善太平道仪轨,充实其道统理论的事情上来
这让本意为“抗争”所设的太平道,变得更像一个正常宗教了
而新朝君主,也逐渐的,毫不留情的,展开了对太平道的打压
有些人受不住压力,
也为了自己所享有的富贵不被皇帝剥夺,便逐渐脱下了太平道的黄巾,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贵人
他们仍然会顺应潮流,成为道教的信众,但不再是太平道所记名于度牒的弟子
有些人心怀不满,来到大贤良师面前,进行争辩,希望让老者能再带着自己冲一次,让皇帝知道,他是依靠太平道的力量,才开创随氏社稷的
当然,
也会有少部分,不忘初心的弟子,会找到大贤良师,寻求答案
“争权夺利,这并不符合先师对我等的教导”
“我道门为天下不平而设,是以谓之‘太平’!”
“如今国家安定,人心逐渐的恢复平和,的确到了太平道在夏国沉寂的时候”
“可我担忧长久的安乐,会让初心得到更多的遗失,让后继者更加稀少……”
“大贤良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道长沉默了许久,然后告诉他
“去西方吧”
“那里会有你们想要寻求,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
于是,
有黄云从夏国缓缓的凝聚而成,飘向了西方
它是从尘土中升起来的,是土地的颜色,也是无数百姓日日相对的颜色
根据《太平经》所述,
这样的颜色,也是昊天上帝最为喜欢的
上天爱护世人,
所以设立了君主来抚育他们
如果君主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违背了上天“立君为民”的初衷,
那么黄云就要涌荡起来,席卷大地!
只是,
当怀有“兴天下太平”之志的太平道人来到西秦的土地上后,又面临起了新的问题
“秦国四周的土地,不比我新夏富足丰饶,因此有许多蛮夷活动”
“即便迁移了内地的种子来到这边,也会因为营养不够充分,而长成瘦弱的模样,然后被迫接受起胡人的风俗”
有传教于此的道长,在观察了一番秦国边疆的生活后,对自己的道友们如此说道
虽然先贤有“人定胜天”之语,
可诸夏君子的务实,也让他们承认“环境造人”这个道理
人和天地相争斗,
总是有胜有败的
“所以,我等若想要兴太平于天下四方,惠及万民,便要因地制宜,不可以只知道手捧经书,闭着眼睛念诵经文”
“这样子做事,是没办法引来他人追随的!”
要知道,
太平道之所以能够兴盛,得到百姓的拥护,
并不在于他们的经文教论,编写得多么完善,书写得多么优美,
而是在于先师们通过义诊和赈灾,为贫苦中的百姓带去了实打实的利益!
不然的话,
哪有说两句好听的话,
就能让人跟着走,并为之献身的道理呢?
“我们既然立誓,要坚守先师的教诲,遵从初心做事,就不能只用口舌空谈!”
“要扎根在百姓生活的土地上,要跟他们一起生活,要让他们知道‘太平’代表着什么!”
其他道人觉得他说的不错,便按照他的指引做起事来
当年在新夏,帮助百姓耕耘田地、医治疾病的道人,
在秦国,则是拿起了牧羊的鞭子,小心翼翼的抚育起各种牲畜来
在他们努力的播种下,
牛羊的数量渐渐增长,百姓对于太平道的认可,也日益加深
太平道就这样,
在秦国的土地上逐渐扎根,并且壮大起来
有金雕偶尔从高耸的兴山上飞下,掠过他们的头顶
正在教导妇人用两根长长的木棍,织造毛衣的道人心有所感的抬起头,看向空中那飞远的残影
落日余晖和那道影子交叠在一起,然后沉入远处的山谷之中
有风从那山谷中吹来,裹挟着让高原上的人万分畏惧的寒气
被糊了一脸的道长嘀咕起来,“今年的冬天,来的好像比往年要早一点啊!”
“看来得抓紧时机,多多的储备一些物资”
秦国的严寒,比起向来火热的新夏之地,是要超出很多的
如果不小心一点的话,
那么一场巨大的风雪,就可以让数年的积累尽丧,让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埋没在那风雪和寒霜之中
好在,
今年的牛羊繁衍的多了些,长的很健康,没生什么病症
这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有了好转,一些商人也愿意来到这里,用转运而来的各种物资,同他们换取牲畜
百姓脱离了“生存”的艰苦,品尝到了新的滋味,便对“明天”生出了许多期待
奈何,
世事总是不如人意
有年轻人忽然慌乱而来,脸上浮着急促奔跑带来的红晕
他说
“朝廷的人又来征税了!”
“他们抢走了我们的牛和羊!”
“说是有匈奴人从东边过来了,所以要我们交钱交粮交牲口!”
“有人反抗,还被抓走,说要把他们贬为奴隶!”
道长听了,身体便是一震,觉得今年的冬天,的确要严寒许多
……
.m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