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盟友

  汉建昭三年,
  东边的大汉在歌舞的向着下方坠落,
  西边的秦国在焦虑中向着下方坠落,
  但在泰西的土地上,
  却孕育出了不一样的色彩
  当凯撒因为开会不穿甲胄这一重大失误而被当场捅死后,
  罗马内部的共和元老们,同主张革新集权的新党,迎来了最终的决战
  一个负有声望、军功、手腕,而且还愿意用和平的方式,夺走元老院手中权力的领袖倒下,
  并不意味着,
  元老们可以在敌人的鲜血中,继续享受自己的荣光和富贵
  这只会告诉那些被凯撒所聚拢、奉其为主、行其道路的人一件事——
  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而且有些安逸太久、高高在上太久、以为可以利用规则压制一切的老爷们,实在是欠拷打了!
  于是,
  凯撒原有的势力,
  不仅没有随着这位领袖的离去而离去,反而迅速抱团起来,由其养子屋大维和其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维组建起了“后三头同盟”,并发表了“公敌宣言”
  那位因为凯撒没有亲生子嗣,从而成为其正统继承者的少年领导者举起了自己的宝剑,指向罗马城的方向,对着士兵们大声说道
  “敌在罗马!”
  “敌在元老院!”
  随后,
  他们便血洗了那些保守派
  那明晃晃,染着血光的刀子向着整个罗马发出宣告
  “游戏的规则改变了!”
  “如果旧时代不愿意交出手里的权力,那么新时代的锋芒,必然会照彻万川!”
  只是,
  随着旧势力的倒下,新力量便不可避免的,迎来了分裂和争斗
  那位最年轻,也最为盟友轻视的屋大维,在这样的竞争中,显露出了极为夺目的光彩
  他继承了家族血脉中的政治天赋,并按照养父的安排,去往秦国的玉壁城中留学了几年
  如果不是听闻养父死讯,屋大维在结束了玉壁城的学习后,还要前往秦国的安都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化”
  凭借这样的关系,
  他在罗马新一轮的内战中,得到了来自秦国的支持——
  毕竟“干涉罗马内政”,帮助其拥有靓丽的风景线,对老秦人来说,已经是一样老传统了
  而在其后的斗争中,
  屋大维相继力逼雷必达交出权力,又在今年于大海之上,击败了庞培家族,已然有了当年凯撒的姿态
  对此,
  曾有大臣对秦帝表达过不安
  他举着笏板,向皇帝进谏
  “我在北地郡任职时,曾经见过这位罗马的公子”
  “虽然是蛮夷的长相,却有着超出常人的贵气,举止言行,也有着意气和智慧”
  “他的天赋十分出众,他的学习十分优良”
  “这正是他的舅公凯撒放弃生育自己的孩子,从而将之过继为继承者的原因!”
  “如果放任其成长壮大,那样的少年英才,是不利于大秦未来的!”
  但已经沉浸在辉煌中,认为自己会像太阳一样,永远悬挂于天空之上,照耀万邦的皇帝却不以为意
  “未满二十的小儿,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何况罗马向来弱于我国,即便他有其祖革新的雄心,有其养父统率的军略,又能怎么办呢?”
  这些人活着的时候,
  都没有为秦国带来伤害,
  更何况一个小子!
  只是皇帝忘记了,
  自己那位建立西秦的祖先,
  少年之时便带着族人远遁来了西海;
  而大秦当时的情况,
  也远不同于他治理的眼下
  “过往的繁荣遮蔽了他的眼睛,傲慢充斥着他的内里”
  “这样的人,怎么不会将大秦带去危险的境地呢?”
  有阴间的死鬼旁观了这场对话,然后窃窃私语着
  “难怪古人常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想要保持警惕,维持美好的德行不受到侵蚀,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啊!”
  “希望西海在动乱之后,主宰这片地域的人,还是诸夏的后裔吧!”
  而身在犁軒的皇子听说了屋大维的事情后,也高兴的拍手
  “屋氏有做大事的能力”
  “我要同他结盟!”
  皇子自觉
  两人年纪差不多,
  在各自国中的地位相近,
  是能相处友善的!
  但他的妻子却企图改变他的想法
  她对丈夫说道,“屋大维这个人,我曾听说过”
  “他固然出身罗马名门,也得到过凯撒的精心栽培,可在此之前,声名并没有得到显露,加上年轻气盛,如何会安心同我结盟,而不贪图其他东西呢?”
  皇子对此,只呵斥她道,“妇人懂什么!”
  “犁軒这样的地方,太平时驻守尚可,要做大事,又岂能舍不得它!”
  “你不要再劝我同罗马安氏结盟了,那个家伙志大才疏,不可能比得过屋氏!”
  安东尼,
  是凯撒在世时的旧将,
  并得到了旧主遗产的一部分,
  如今正同屋大维进行着最后的“继位者战争”
  因此,
  安东尼曾私下,亲自来到犁軒,希望获得帮助
  皇子初时心动,但在思虑了许久后,拒绝了对方的提议——
  这不是因为他对秦国有什么忠诚,不愿意同他国暗中牵扯
  也不是因为安东尼在见到他妻子时,显露出了几分火热的神情,
  而是因为皇子觉得,在结交盟友这样的大事面前,这人竟然还能朝着对方的妻子,露出那般神色,实在是不堪大用
  当然,
  若安东尼已成罗马之主,并愿意拿出几十万大军帮助自己的话,
  皇子也不介意让妻子挺身而出几次
  反正后者这些年并没有生育,
  而前者已经同其他姬妾,生下了好几个子嗣,并有意立庶子为世子
  这让妻子心里觉得十分不快,觉得皇子在得到埃及的效忠后,便要抛弃自己这个“盟友”
  于是她退出去,找来自己的家人,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王氏的人当即气恼道,“蛮夷之种,性情果然凶险!”
  “在利用妻族这件事上,更同他父亲一般无二!”
  王氏,
  是秦国的大族,也是皇帝当年的岳家
  在皇帝继位之前,
  王氏曾为他贡献过许多力量,承受过大量压力,
  谁想位子坐稳了,权力在握了,
  皇帝便过河拆桥,废了那位除却未能生育,没有其他问题的王氏女,并让其在清冷的宫廷角落中,忧郁而死
  大抵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合情理,
  皇帝在此之后,对王氏也展开了频繁的打压
  仿佛只要这家族不存在于眼前,
  就能证明自己仍旧是光明伟岸的君主,未曾有过任何污点
  王氏被步步逼退,
  最后只能将力量蜷缩到犁軒这边
  毕竟这块地方,
  曾被王氏先祖统治许久,已然成了王氏的“郡望”所在
  而同中枢的背离相弃,
  也让王氏有了占据此地,做一割据之主的想法
  但既非皇族,
  又岂能名正言顺的做到这一点呢?
  于是,他们选择了支持同样具有野心的十六皇子
  结果,
  事实证明了,这对看上去十分不相似的父子,的确有着类似的禀性和薄凉
  在犁軒站稳,得到埃及人的山呼“荷鲁斯”之后,
  皇子便不复最初的温情脉脉,有意摆脱王氏,做犁軒的独裁之人
  “绝不能让他称心如意!”
  “我要去联络其他人,看还有谁能扶持!”王氏家主如此说道
  他想了想,随后同族人商议
  “北地郡的安氏,可以引为外援!”
  北地安氏,
  指的是当年北地郡首位郡守,在这里收养的义子所繁衍成的家族
  他们多为色雷斯后裔,有尚武厮杀的习俗
  只是在眼下,
  由于北地郡日益发展繁荣,成为了同大秦祖地阿房隔西海而望的粮仓重心,还拥有挟制两海,威慑罗马的军事力量
  皇帝对这里的控制,便愈发强烈
  安氏这个“地头蛇”,
  自然也被那位刻薄的皇帝打压了起来
  毕竟皇帝的权术,还是十分明白的——
  他扶持藩镇将领,去取代原有的宗室封君;
  又扶持胡人出身的将领,去取代那些秦人旧将
  像安氏这种归化百年,
  已经发展的枝繁叶茂,跟老秦人没有差别的“新秦人”,可不在他扶持的范围之中
  王氏族人对此讨论了一阵,觉得家主说的有些道理,便在私下行动起来
  希望引进安氏的人才之后,
  能让那位飘起来的皇子知道,王氏的重要性吧!
  .my.my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