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他的决心

  北静王的动作传到京城后,翰林大学士府的举动并未瞒过林景宴和林如海的耳目,就连翰林大学士责罚儿子之事,也被他们尽数知晓
  这些日子,以翰林大学士为首的文官们在朝堂之上上蹿下跳得最欢
  林景宴自然是要派人密切监视着他们的动向的,听到张忠传回来的消息,他冷笑一声,挥了挥手示意其退下
  女子为官,景晏何尝不知会掀起这般风波?
  可是男子为尊,女子作为附庸,只能困在后宅院已经成了男子潜移默化的事情
  要想改变,就要下重药
  林四娘这个契机是林景晏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可是既然发生了,他一定会抓住的
  女子为官便是重药
  进可攻,退可守
  妙哉妙哉
  其实若不是这几年陛下肃清朝堂诸多弊端,收回江南、青州、东昌等地控制权
  又将边关兵权除王子腾手中部分尽归皇家
  且用计将往日在京中胡作非为的八公逐出京城、逼其投靠四王,林景宴也断不敢有如此大的动作
  如今局势于他有利
  他虽为男子,前世却困于后宅,重生之初只想解救家人、护姐姐平安
  但随着年岁增长、见识愈广,他便想避免更多女子重蹈姐姐的悲剧
  眼下正是最佳时机,因此他才在背后力挺林四娘为官
  他想以最低风险为天朝打开新局面
  那些文官同意与否,此事他都做定了
  他始终坚信:生而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凡有志报国者,不论男女皆应被重用
  既然开了头,他便绝不退缩
  听闻翰林大学士府又邀各文官商议对策,林景宴虽不知具体内容,却也不慌——且看明日如何收场
  他眼底寒芒微闪,指尖叩着桌沿沉思良久,忽然唤道:林大,进来
  守在书房外的林大、林二闻声而入,林景宴抬眸道
  去告诉林四娘,明日早朝让她身着官服,在宫门外等候我会知会宫里将她的官服送至驿馆,你亲自去取,再亲自送去
  林四娘如今仅是正八品官职,按制本无资格上朝,可林景宴这般安排自有深意
  见林大领命而去,他唇角勾起一抹笑——世道的规矩本是人定的,若要破局,总得有人先踩碎陈腐礼教
  姐姐前世的悲剧,根源便在这些封建教条,他绝不让同样的悲剧在他人身上重演
  从前他为林家而战,如今既入仕途,便要如明兄那般,为这天下谋变
  吩咐完毕,林景宴在书房又静思片刻,便前往林黛玉的院落,询问她编撰《女史》的进展
  这《女史》是黛玉在东昌、青州时都未曾放下的事,回京城后,有府尹家眷及众位贵族小姐相助,进度加快许多,如今已修撰至唐朝部分
  见林景宴问及此事,黛玉近日为查阅唐朝正史、野史、文史颇费心力,眼中竟泛起几分艳羡
  景宴,你说这世道怎么反倒越活越回去了?魏晋南北朝时,贵族女子虽也崇尚君子之风,却能出门游学、游历,带丫鬟外出是常事”
  “到了唐朝,女子地位更是显著提升,唐明皇时期,女子为官亦不罕见,那时的女子比我们如今自在快活得多可千百年过去,我们反倒被困在这一方天地里,动辄得咎稍有差错,明明是男子的错,却要女子背负污名;从前二嫁女子也备受尊重,如今却被封建礼教束缚得死死的
  林景宴听着黛玉的感慨,一时未言,心中却暗忖:会有改变的魏晋风骨、盛唐气象,便是明初也有马皇后为女子发声,那时难道不算盛世?
  可天下人皆知,那是千古盛事!
  可见盛世与否,从不在于是否压制女子,只是如今这世道走偏了而已
  既然陛下是圣明之君,这歧路便该扳正,林四娘之事便是第一步
  黛玉不过是触史生情,本未指望他回答,说完便拉着他去看《女史》稿
  林景宴跟在其后,望着姐姐眼中的向往
  默默发誓:姐姐且等,往日盛况,他定当竭尽全力在今朝重现
  二人行至书案前,林景宴翻阅着已修至唐朝的《女史》稿,忽然开口
  姐姐,明日我将带林四娘一同上朝如今北静王的动向已传回京城,其余三王在封地虽已知情,却因没有太上皇在手暂时按兵不动明日朝堂之上,林四娘封官之事便会有定论
  黛玉闻言微愣,没想到此事推进得比她预想中更快
  需要我做什么吗?
  林景宴摇头:姐姐只需安心修好《女史》待书稿完成,我自会择机将其公布届时有皇后娘娘和长公主支持,我朝女子地位或能有所提升,我们心中所想,未必不能实现
  黛玉闻言展颜
  对着林景晏点了点头
  心中突然有些感慨
  若是…
  若是没有弟弟…罢了,没有的事儿,便不再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