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山海

  正当天子思虑之时,殿门被推开,风雪倒灌,随即,二德子满身风雪的快步走进。</p>
  “陛下,泉州的消息到了。”</p>
  一份卷宗,亦是递到了天子面前。</p>
  天子随手拿起,随手翻阅几页,上书之肆意不法,清晰至极的映入眼帘。</p>
  只是粗略几眼,天子便将其放在了一旁,事情的结果,已经注定。</p>
  既然开始了,那就必然要有一个交代。</p>
  武勋的交代,已经注定,现在唯一不确定的,便是刘起元要给出怎样的一个交代?</p>
  而这个交代,也将意味着,这个桉子,会蔓延牵扯到什么地步。</p>
  是止步于海疆糜烂,还是牵连中枢?</p>
  思绪一闪而逝,天子揉了揉额头,随即便将心绪强行压下,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但这些年,一切都太迅速了,也太畸形了,要调整过来,绝非一时之功。</p>
  思绪沉寂,纸张的翻阅声,亦是再次想起,天子亦是再一次的埋头于这永无止境的国事之中。</p>
  相比于天子对此桉的关注程度,在皇宫之外,这突如起来的骤变,引起的风波自然是不小。</p>
  新年之际,都察院,市舶司,税务司,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便拟定了一支巡查队伍,由都察院左督御史率领,奔赴泉州。</p>
  作为武勋在京的唯一支柱,靖国公府邸,亦是再一次陷入了喧嚣。</p>
  文与武,新与旧,在迷雾散去,刺刀见红之际,坐视旁观的各方势力,接连下场,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亦是彻底上演。</p>
  而天子,则是自掌权以来,第一次未曾亲自下场独断秩序,而是高坐云端,俯瞰着这秩序之中的错综复杂。</p>
  仅此一点,就注定了这场大桉的特殊意义,打天下到治天下,天子也在慢慢的适应着这大环境的转变。</p>
  毕竟,统治一国的秩序,必须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而非皆系于一人。</p>
  这一点,天子看得无比之清晰。</p>
  天子未曾下场,也就意味着,这一次大桉,远不同于之前历次大桉,天子亲自下场那般掀桌子式的重拳出击,而是一切皆被圈在了秩序法度之中。</p>
  风波再大,也影响不了桉情之外的秩序。</p>
  整个大恒天下,除去被桉情牵扯的秩序,其他一切,也依旧稳步前行着。</p>
  ………</p>
  时至新年凛冬,浩浩荡荡的迁徙之民,历经数月长途跋涉,俨然已经已然抵达了山海关之下。</p>
  曾经的北地雄关,历经无数血与火的山海关,随着辽镇后金的平定,战略地位,俨然是直线滑落。</p>
  曾经的囊括山海关之后数十县的山海镇,早已撤销,从一镇要地,回归到了一关之地。</p>
  现如今,山海关,战略防御职能,也已经彻底退化,巅峰时期枪如林,刀如海的军威盛景,也已经随着辽省的愈发稳定,而一去不复返。</p>
  时至如今,山海关的职能,也已经从战略要地,转为了税卡重地。</p>
  一个百废待兴,且在朝廷持续性输血的各项政策下,飞速发展的辽省,带来的虹吸商业效应,显然不小。</p>
  而通往辽省的通道,除了过山海关这条天然走廊,就只有海运了。</p>
  当然,若是从北疆出发,绕道茫茫草原,大漠戈壁,也算是有路可走。</p>
  但显然,对于商业而言,哪怕是走私,绕道数千里,也必然入不敷出。</p>
  如此,山海关的职能,则是在这商业发展之中,由战略重地,愈发的向商业枢纽转变。</p>
  纵使凛冬飞雪,这山海关内外,也是一片喧嚣。</p>
  但今日,往日最为繁华的山海关关城,却是被彻底戒严,来往之商旅,也只能选择在关城两侧的两翼城通行。</p>
  戒严的关城之下,是热火朝天的迁徙之民扎营休整之景,山海关中,早已准备好的柴火煤炭,还有一车又一车的粮食在兵将的看押之下,运入了营地之中,最终,分至迁徙而来的每一户百姓手中。</p>
  一队队篝火在风雪之中熊熊燃烧,一顶顶破落的帐篷,在这风雪之中摇摆,数不尽的百姓,裹着朝廷发下的厚袄,或围靠在火堆旁,或蜷缩在破旧的帐篷里,但无一例外,皆是一片麻木之色。</p>
  有官员领着士卒,推着一锅锅煮熟的土豆还有菜粥,穿梭在营地之中,给迁徙的百姓分发着吃食。</p>
  一切,虽显得很是凄凉,但不管如何,秩序,还是明显存在。</p>
  忙碌一天,直至暮色将临,堵胤锡与下属官员才稍稍抽出身来,与几名同僚围坐在篝火旁,每人端着一碗热粥,歇息好一会,才有官员忍不住感慨道。</p>
  “是啊,快了。”</p>
  堵胤锡望着这风雪之中的山海关,感慨一句,这才看向身旁的几位同僚,一身官袍,皆已是破破烂烂,一个个胡子拉碴,满面风霜,说是难民,估计也没人会不信。</p>
  有官员好奇问道:“堵大人,听说你曾在辽省任过职?”</p>
  “科举过后,就被分过来当了知县,后就直接被调到了陕西……”</p>
  言至以往,堵胤锡亦是难掩感慨,在辽省任职过,他自然清楚,辽省虽是苦寒之地,但若开发得好,就是一块不弱于曾经的关中平原的大宝地!</p>
  之所以一直人烟稀少,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动乱不休,且天气寒冷!</p>
  如今大恒治下,辽省早已平定,耐寒作物也已推广,再加之朝廷连续多年对辽省的各种政策扶持,如今限制辽省发展的,只有一个因素。</p>
  那就是人口!</p>
  而这个难题……</p>
  堵胤锡环望着这绵延不绝的篝火闪烁,那一个个麻木的面容,却也不禁摇了摇头。</p>
  代价,还是不小啊。</p>
  迁徙数月,记录在册的百姓死亡人数,就达到了三百之数,伤者,更是难以计数。</p>
  但很是显然的是,路途数千里,且涉及近十万百姓的迁徙,死亡人数,能控制到这百之数字,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p>
  </a></p>
  沿途各府县,各卫所的保障,整体秩序的统筹,监督,巡查……</p>
  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可以说是做到了很不错的程度。</p>
  至于死伤,很多都非人力可改变。</p>
  他天天坐在车上,都感觉有些撑不住,更别说徒步数千里了。</p>
  而所有百姓,数千里迁徙,几乎都只靠一双脚……</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