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存疑

  </p>
  王振邦和关海山看到《诫子书》的包浆,心中已经有了判断。</p>
  但是,做为裁判长,王振邦必须公平谨慎的对待。</p>
  解开绑绳,慢慢将竹简卷书展开。</p>
  一只只规整的竹简,密密麻麻仓劲有力的隶书小字,还有那厚实的包浆,古朴的气息,看的王振邦心潮澎湃,热血沸腾。</p>
  清晰的字体特写出现在大屏幕上,老年别动队带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p>
  王振邦点点头,对霍顿说道。</p>
  “霍顿先生,您怎么看?”</p>
  “奇迹!”</p>
  “这就是奇迹啊!”</p>
  “我认为,绝对是正品无疑。”</p>
  “好......”</p>
  霍顿确认是正品,台下再次响起掌声,而刘建华那边的所有人,仿佛吃了黄连一样,表情一个比一个痛苦。</p>
  霍顿之后是比尔,比尔同样认为是正品。</p>
  接下来的关海山就更不用说了。</p>
  随后就是两个岛国裁判了。</p>
  轮到中田阳太点评,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p>
  之前中田阳太提出异议,把曹植《洛神赋》的价位抬高将近一倍。</p>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这老鬼子偏向刘建华那一边。</p>
  如今又该中田阳太点评了,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担心这老鬼子给出不同的答案。</p>
  可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p>
  中田阳太低着头,瞪着竹简书相面,二十秒钟过去了,竟然没有开口说话。</p>
  这反常的一幕,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p>
  其实大家不知道,此时此刻,中田阳太的心中正在万分纠结。</p>
  收了古城俊一的好处,按理说,中田阳太必须站在刘建华这一边。</p>
  可陆飞的突然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节奏。</p>
  现在中田阳太脑海中根本没有考虑竹简书的真伪,而是金钱与生命的博弈。</p>
  想到山庄中发生的一切,还有吉恩对陆飞恭敬的态度,中田阳太到现在都脊背发凉不寒而栗。</p>
  继续支持刘建华,就可以拿到天价好处。</p>
  不过那样一来,势必得罪陆飞。</p>
  陆飞要是不爽,在吉恩和约什老板面前告自己一状,那后果不堪设想。</p>
  一方面是金钱和朋友,另一方面是自己无论如何都惹不起的势力。</p>
  妈蛋的!</p>
  实在太难了!</p>
  早知道是现在这个局面,打死都不会来港岛的!</p>
  中田阳太愣神时间超过半分钟,主持人忍不住了,刚要做出提醒,陆飞开口说话了。</p>
  “中田先生,您对我的竹简书怎么看?”</p>
  “啊!”</p>
  听到陆飞的声音,中田阳太身子一抖惊呼出声。</p>
  抬起头正好与陆飞的鹰视狼顾对视,一瞬间,中田阳胆战心惊,急忙说道。</p>
  “正品,绝对得正品。”</p>
  “谢谢!”</p>
  陆飞说了声谢谢,收回目光。</p>
  中田阳太长出一口气,额头上冷汗都冒了出来。</p>
  中田阳太承认是正品,观众席欢呼雀跃再次爆发掌声,可后台却炸了锅了。</p>
  “古城,这是怎么回事儿?”</p>
  “为什么中田也说那东西是真的?”</p>
  “你不说已经打点好了吗?”</p>
  “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p>
  古城擎天皱了皱眉说道。</p>
  “孙老板不要着急,这东西应该是挑不出毛病,大开门一眼真。”</p>
  “裁判不止中田一个,您总不能让他指鹿为马吧!”</p>
  “那样也太明显了,其他裁判也不会同意的。”</p>
  “那怎么办?”</p>
  “都承认是真的,这一局岂不是要输了吗?”孙跃平吼道。</p>
  “那也没办法,谁能想到他们也有竹简书啊!”</p>
  “不过您不用担心,这才只是第一局而已。”</p>
  “这一局,刘老打算投机取巧,并没有拿出真正的重宝。”</p>
  “下一局,我们一定能赢回来的。”古城擎道。</p>
  中田阳太肯定是正品,山口信平就更不可能有异议了。</p>
  王振邦看向最后一个裁判沈启楠问道。</p>
  “沈先生,您怎么看?”</p>
  沈启楠撇了撇嘴说道。</p>
  “我感觉,这卷竹简书.....存疑!”</p>
  “嘘......”</p>
  存疑两个字讲出来,观众席上所有人都怒了,再次爆发嘘声。</p>
  关海山王振邦的脸色也沉了下来。</p>
  不过还没等他发问,旁边的老外霍顿率先发飙了。</p>
  “沈先生,您说这卷竹简书存疑?”</p>
  “没错,是我说的。”沈启楠说道。</p>
  “那拜托沈先生帮我指点出来,这卷竹简书哪个地方有疑点?”</p>
  “我......”</p>
  沈启楠本能的质疑孔繁龙这边,但让他说出疑点的根源,这可就太难为他了。</p>
  憋了几秒钟,沈启楠勉强憋出一个理由。</p>
  “我认为,竹简书上的文字不是诸葛亮亲笔所书,应该是后世临摹的。”</p>
  “哦?”</p>
  “那以您的高见,诸葛亮的真迹应该是什么样子?”</p>
  “您说这是临摹的,又是谁临摹的呢?”霍顿追问道。</p>
  “这......”</p>
  这下可把沈启楠愁坏了,憋得脸都红了。</p>
  “那啥,这是我的感觉。”</p>
  “感觉?”</p>
  “做裁判还可以凭感觉断真伪吗?”</p>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p>
  “这卷竹简书上的文字,笔法苍劲有力,运用娴熟。”</p>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和信心。”</p>
  “试问,这样的笔力,哪一个能临摹的出来?”</p>
  “诸葛先生亲笔《远涉贴》被后世无数人临摹,可就连书圣王羲之都临摹不出诸葛先生的意境,试问还有谁能临摹的出来?”</p>
  “十五年前,我买了一幅《远涉贴》的拓本悬挂在我的书房之中。”</p>
  “我对《远涉贴》上的二十七个字研究了十五年,我都看不出字体存疑,请问沈先生又是哪儿来的自信质疑呢?”</p>
  “这......”</p>
  被霍顿连续质问,沈启楠根本无力反驳,羞臊的脸上五颜六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p>
  “做裁判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必须严谨,绝对不允许出现感觉二字。”</p>
  “所以拜托沈先生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您所说的疑点,到底在哪里?”霍顿问道。</p>
  哗——</p>
  霍顿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精彩的点评,再次迎来震耳欲聋的掌声。</p>
  这下沈启楠可老实了。</p>
  迫于现场观众以及霍顿的压力,沈启楠只好改口,违心的承认是正品。</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