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先分吐蕃,再裂大魏

  殊不知樊梨花也是稀里糊涂的。
  回到长安后,李韬就让她到东厂去等着。
  一有消息就立即到太极殿禀报。
  是以她只知道结果,也不知道吐蕃为何突然撤退了。
  不过既然来到大殿上了,那肯定能第一时间知道原因。
  想到这里,她还是很高兴的。
  这应该是李韬有意为之。
  而李韬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
  他惜字如金道:“苏毗!”
  刹那间,这两个字仿佛引发了雪崩,将李渊和文臣武将都给湮没了。
  他们近乎窒息。
  并非受到了惊吓,而是纯属激动!
  他们从这两个字中联想到了海量信息。
  朝中但凡有点见识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苏毗原本是有户逾万的大国。
  而且此国很是特殊,乃保持着母权制的女国,由女王与小女王共同掌权。
  只是后来内部矛盾激化,女王被杀,王子逃遁。
  囊日松赞依靠綝·臧古、巴·鱼泽布、农·仲波等苏毗贵族吞并了苏毗,赐给他们领地和奴隶,他们的地位也超越了吐蕃的那些旧臣。
  新旧之争便拉开了大幕。
  这些年吐蕃内部时有部族反叛,便是源于此事。
  毋庸置疑,苏毗是一个极好的挑动吐蕃内斗的契子。
  用得好了,不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有可能让吐蕃四分五裂……
  樊梨花想得更远。
  她也不顾这是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看着呢,激动得快速走近李韬,大声道:“你……你是不是让攻打西突厥的大军分兵,从吐蕃西侧入手,协助苏毗复国了?”
  一语激起千层浪。
  刚才还觉得她有些失礼的官员,登时被她这等反应给折服了。
  他们只想着陛下收买吐蕃之人搅混水,还没想到这一点呢。
  真是醍醐灌顶。
  特别是李渊。
  他老激动了。
  先是指向李韬,随后又慌忙甩手遮掩尴尬道:“难怪在局势占优的情况下,你不愿意一鼓作气吞并西突厥,难以管辖是一缘由,另一缘由是因为还要分兵协助苏毗?”
  李韬刚要说话,樊梨花急忙道:“还有甘罗!甘大人!他说服回纥和高昌臣服于我大唐,并且派兵协助攻打西突厥后,是不是南下吐蕃了?”
  “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肯定能够劝说一些部族和苏毗一起起事!”
  这也能看出来?
  李韬丝毫不遮掩自己对她的欣赏,点头道:“能够看到这一步,看来朕该给你加官进爵了。”
  樊梨花立马谦虚起来:“跟陛下这利用苏毗的神来之笔比起来,末将只是马后炮。”
  你当朕的马后炮?
  这顺序是不是颠倒了!
  朕更想当你的马后炮啊……
  看着惊艳百官,英姿勃发,屁股还特别翘的美人儿,李韬都想退朝和她私聊,留太上皇和百官在这凌乱了。
  他负手走到她面前道:“新旧之争一直在吐蕃暗潮涌动,哪怕是囊日松赞也有点力不从心。”
  “而苏毗乃吐蕃第一大部族,朕又早在去年便和苏毗王子搭了线,他请求朕帮他复国,朕当时就答应了。”
  “此番让李道宗、李孝恭、薛仁贵等人率兵攻打西突厥,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囊日松赞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分兵从吐蕃西侧协助苏毗王子复国。甘罗奉密旨前往吐蕃,也为此事。”
  剩下的他就没说了。
  一旦甘罗能够劝说更多部族追随苏毗王子起事,那么好不容易形成统合的吐蕃将再次陷入分裂。
  而苏毗王子已经立下血誓对大唐俯首称臣,今后有他掣肘囊日松赞,吐蕃的实力将大为消减。
  大唐西境数州自可高枕无忧。
  听到他说的这些,百官彻底理顺了。
  他将西境数州的兵马大都充入禁军,然后又派禁军去攻打西突厥。
  既是为了让囊日松赞和长孙无忌看到希望,引誘大军,让吐蕃国内空虚,也是为了拥有更多的兵马,帮助苏毗复国。
  这连环计用得简直天衣无缝。
  另外,他们还想到了李韬安插在吐蕃的人。
  如今吐蕃大乱,那些人一定会趁机弄出点动静的。
  而以李韬的行事作风来看,一定会是大动静。
  所以他们此时又有了更多的期待。
  李承道和李承乾二人这会儿大眼瞪小眼,完全听傻了。
  从去年就开始布局,然后利用长孙无忌的不臣之心悄无声息地推动,再借着攻打西突厥之际瞒天过海……
  这布局和运筹的能力,让他们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试问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赢过他?
  至于他们自己……
  已经羞耻和卑微得自我省略了!
  “妙!甚妙!吾孙当真有霸主之姿!”
  李渊有点得意忘形了,当朝高呼了起来。
  李韬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李渊讪笑道:“在这朝堂之上,吾自然也得称你一声陛下,但吾这会儿是身为你爷爷,由衷地感到高兴。”
  说到这,他还特意打击报复了一下李世民:“世民,你更应该感到高兴!”
  “……”
  早就尴尬得无地自容的李世民被他这么一说,真觉得自己就是臭老蟒了。
  又臭,又老,还被这个亲爹逮着机会就嘲讽。
  这亲爹比他先前所为还要恶劣。
  司马相如见满朝憋笑,出列道:“陛下,西境危机已解,那东方呢?”
  李韬看向了樊梨花。
  樊梨花连忙道:“陛下,末将刚到东厂时,东厂是先告知末将东方乱了,然后末将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吐蕃的情报。这东方乱了是何意?想来您也早就有所布局了吧?”
  李韬笑道:“这东方四国的情况,准确来说,也是一笔交易,同样很大,乃朕和孔明一起谋划。”
  “这谋划呢,要先从一本和孔明密切相关的小说说起!”
  跟诸葛亮有关的小说?
  这如何破东方之局?
  百官皆是一头雾水。
  宋濂率先大笑了起来:“此书荒诞离奇,惊世骇俗,诸位大人若是看了,必定会弃之如敝履,想来曹操也是如此。”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他应该会边看边捧腹大笑,然后再遍示群臣,不以为然,暗中却大开杀戒。”
  李韬哈哈大笑道:“他估计还会骂朕,但骂了朕,他的魏国可就跟吐蕃一样分崩离析了!”
  魏国分崩离析?
  百官目光呆滞,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被震惊到了。
  这才是天方夜谭吧?
  仅仅一本小说,怎么可能让魏国分崩离析?
  李韬、诸葛亮和宋濂都没有多作解释。
  先任由他们想象和脑补。
  魏国,许昌。
  高坐在大椅上的曹操拿着一本《三国演义》,笑呵呵地道:“尔等都急什么?慌什么?这本小说的开篇词比《水浒传》的还要好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且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得极好!那王八羔子是有大才之人!这书写得也是肆无忌惮,天马行空,本王还从未看到过。”
  曹植义愤填膺道:“父王,此书数日之间便在我大魏遍地开花,与《水浒传》在大宋如出一辙,如今大宋已被梁山泊之乱给搅得天翻地覆,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啊!”
  “子建此言差矣!”
  曹操捋着胡须,饶有兴致道:“梁山泊之乱是那赵祯瞻前顾后,不够果敢,那本书只是推波助澜罢了。”
  “这本《三国演义》可要远比《水浒》荒诞,什么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我大魏传之于汉?本王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还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敢问诸公,刘备是何人?关羽是何人?张飞又是何人?”
  “这……”
  百官无言以对。
  曹操捧腹大笑道:“那小贼为了对付我大唐,甚至不惜为他的军师杜撰蜀汉肱骨的身份,还说我大魏会亡于司马懿之手。他司马懿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学掾,还曾力劝本王称帝,怎会有不臣之心?”
  “这就是一满纸荒唐言的放荡之物,徒增笑耳罢了,诸公切莫当真。如今徐家军被三十万大军包围,全军覆没指日可待。诸公当翘首以盼,准备随本王入主大唐才是!”
  百官如释重负,齐声道:“大王圣明!”
  其实他们对《三国演义》所写,并不是太在意。
  因为太过离奇荒诞了。
  很多事与眼下这天下局势不符。
  但他们都怕曹操在意。
  他们都能看出来,这本书将他丑化了。
  那不知名的大耳贼刘备成了正统。
  李韬这利用小说羞辱人的功底可谓当世第一。
  退朝后。
  曹操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
  他把曹彰和曹仁召来,然后每人扔了一本《三国演义》道:“参照此书,该杀杀,该砍砍,一个不留,不过要暗中行事!”
  曹彰大惊道:“父王,您不是说此书徒增笑耳吗?为何……”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面如地狱,声音锐利道:“此书虽有太多杜撰与事实不符,但也有不少相符之处。司马懿确实有狼顾之相,孙权也有称王称帝的实力,荀彧、贾诩等人的谋略也如书中所说,其中一些事关他们如何投效于本王的也有相符的……”
  还有很多。
  他很难一一而足。
  如果全书荒唐,那他不会在意。
  现在的情况是,荒唐中又掺杂着真实。
  他纵使不在意,孙权、司马懿,甚至刘关张等人也会趁势而动。
  不先下手为强能行吗?
  “父王,这就是一本小说……”
  曹彰还是想劝谏。
  毕竟他们只要动手了,就会反向坐实书中的一些事。
  一旦闹大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懂什么?”
  曹操正要破口大骂,一宦官急匆匆走来道:“大王,大事不好了,吴侯……造反了!”
  “……”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更新,第211章 先分吐蕃,再裂大魏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