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缺失了什么
当楚歌再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床上。</p>
“郑相公,您醒了!”</p>
在床边的侍女惊喜地说着,为楚歌端来了温水。</p>
楚歌确认了一下自己的状态,这才意识到情况比自己预想中的要更加糟糕。</p>
ranwen</a></p>
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不能说话了!</p>
而且,身体的行动也有些不便,倒是能勉强站起来,也能走动,甚至也可以歪歪扭扭地写字。但要做除了这些之外的事情,就全然无能为力了。</p>
“啊……啊啊……”</p>
楚歌张开嘴,却发现自己只能发出这样毫无意义的声音。</p>
侍女不由得大惊失色:“郑相公,您怎么了?快,快去请大夫!”</p>
过了没多久,大夫到了。</p>
而诊断的结果是,急火攻心所引发的风痹。</p>
“郑相公,你的忧国忧民之情,诸将都能理解。但……天下大势,有时还是不能以人力违抗啊……”</p>
细声细气的声音在楚歌的耳畔响起,虽然语调中颇有诚恳之意,但说的话,却让人更加愤怒了。</p>
或许,这种“识时务”在郑畋这种人看来,才是最让人生气的吧。</p>
说话的人是一名宦官,锦衣华服,看起来地位颇高。</p>
这是凤翔的监军,彭敬柔。</p>
梁朝的监军,前期以御史为主,而后期则以宦官为主。</p>
由于此时藩镇林立,各个藩镇都难免有异心,而皇帝为了约束藩镇,自然要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人选去担任监军。</p>
此时,御史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宦官了。</p>
所以,梁朝的宦官比盛朝的宦官要强大得多。虽然盛朝也有宦官监军的情况,但盛朝的宦官监军就只是监军,没有统兵、调兵的权力。</p>
而梁朝的许多太监监军,可是有统兵调兵的权力的。</p>
楚歌所扮演的郑畋此时是凤翔节度使,他自然是此地的最高领导者,但在他之下,这位监军太监彭敬柔却也有着极高的权力。</p>
甚至可以说,此时楚歌所扮演的郑畋因为风痹而卧床不起,整个凤翔的诸多军事,便都要交给这位监军彭敬柔相机行事了。</p>
“总之,郑相公您先安心养病。</p>
“逆贼势大,仓促之间难以讨伐。既然陛下已经离开京师、巡幸兴元,此时并无危险,郑相公要讨伐黄仙芝,也不必急于一时。”</p>
又安慰了楚歌几句之后,彭敬柔转身离开。</p>
只是楚歌却有些澹定不能了。</p>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p>
黄仙芝的使者即将抵达,而这位监军太监彭敬柔会以他的名义起草谢表,让诸将在上面签字。通俗一点说,就是投降黄仙芝。</p>
这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的事情。</p>
而此时的郑畋根本无能为力,因为风痹,他不能说话,虽然能勉强写几个字,但握笔也很难握得牢。</p>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凭什么再去继续劝这些将领?</p>
就连他之前费心那的那些天赋,也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p>
楚歌躺在床上,默默地叹息了一声。</p>
看来,只能等待了。</p>
按照史料的记载,在郑畋因为风痹而卧床不起之后,监军太监彭敬柔确实以他的名义起草了谢表,并让诸将在谢表上签字,表示愿意归顺黄仙芝。</p>
然而,在监军太监彭敬柔在宴会上款待来使的时候,席间众将却纷纷哭泣。</p>
来使非常奇怪,便问起缘由。</p>
一名幕僚孙储说道:“郑相公因为风痹不能前来,所以我们才悲伤。”</p>
可实际上,诸将却是为梁朝将亡而悲伤。</p>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郑畋意识到人心尚未尽失,梁朝还有救。</p>
于是,在几天之后,他恢复如初,便召集诸将、晓以大义,终于得到了诸将的支持。</p>
再之后,他与诸将刺破手臂、歃血为盟,修缮城池,整治军械,斩黄仙芝来使以立威。于是黄仙芝大怒,发兵攻打凤翔,被郑畋大破之。</p>
黄仙芝自此盛极而衰,终至灭亡。</p>
而郑畋也因此为梁朝多续命了二十多年。</p>
想通了这一点,楚歌决定先躺在床上安心休息。</p>
看来,要说服诸将,几天之后才是真正的重头戏。</p>
……</p>
在楚歌卧病在床的期间,他的视野果然再度进入上帝视角,看到黄仙芝使者来到凤翔的情景。</p>
主宾位上,坐的正是黄仙芝的使者,王晖。</p>
监军太监彭敬柔等候诸将纷纷落座,这才介绍道:“诸将,这位便是黄王派来的使者王晖,今日宴请诸将,便是希望能与诸位一起,商议凤翔军的前途。”</p>
王晖得意地站起身来:“诸将,黄王让我问候诸位,只要诸位愿意归顺,不仅可以保全富贵,黄王还会论功行赏!</p>
“如今黄王雄兵百万,纵横大江南北未有对手,而今更是兵不血刃占据长安,让那梁朝皇帝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般奔逃,此乃天下大势,不可违抗。</p>
“若是诸将顺势投诚,便可富贵双全;若是不自量力与黄王为敌,恐怕到时黄王兵锋所指,便是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p>
“何去何从,还请诸位好好考虑。”</p>
监军太监彭敬柔也起身说道:“诸位,郑相公因为风痹不能前来,但已经起草了谢表,愿意归顺黄王。</p>
“诸位只需在这谢表上签名,大事便成了。”</p>
说罢,他的目光环视诸多将领。</p>
这些将领的表情各异,有的期待,有的痛苦,但更多的则是冷漠。</p>
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这种情况绝非一两个人能够改变。</p>
彭敬柔不打算给这些将领太多的思考时间,直接将谢表递给其中一名心腹。</p>
“签吧!”</p>
这名心腹将领立刻接过谢表,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而后又递交给另一名将领。</p>
就这样,这些将领最终还是纷纷在这份谢表上签好了自己的名字。</p>
监军彭敬柔收回谢表,不由得哈哈大笑:“好,既然大事已成,宴会便开始吧!”</p>
说罢,他将谢表交给黄仙芝的使者王晖,宴会上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p>
……</p>
楚歌卧病在床的这段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几天时间过去了。</p>
黄仙芝的使者王晖在得到谢表之后不久便回到长安向黄仙芝报喜,而再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来。</p>
只是再来的时候,就要被郑畋斩杀立威了。</p>
节度使府中,楚歌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p>
如果按照史料上的记载,此时应该是他召集诸将、刺破手臂歃血为盟、约定共同讨伐黄仙芝的日子。</p>
但楚歌却心中没底。</p>
因为他发现,有些细节并未如史料上记载的一般发生!</p>
楚歌大致记得,史料上的记载,是这样的。</p>
监军彭敬柔与将左序立宣示,代畋草表署名以谢仙芝。监军与使者宴,席间,将左以下皆哭。使者怪之,幕客孙储曰:“以相公风痹不能来,故悲耳。”</p>
然而,楚歌在卧病期间,也以上帝视角看到了宴会的全过程。</p>
前边这段是一致的,可后边就对不上了。</p>
诸将并没有在宴会上哭泣!</p>
所以,“使者怪之”以及之后的事情,自然也都没有发生。</p>
而这其中最要命的是,“诸将皆哭”意味着他们心中为梁朝之灭而悲,因此郑畋才认为诸将尚未厌弃梁朝,才有了之后与诸将歃血为盟、讨伐黄仙芝的后续。</p>
可现在,诸将压根没哭,这……</p>
楚歌也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说服他们,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勉强试一试了。</p>
“诸位,宴席上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p>
“监军彭敬柔以我的名义起草谢表,乃是谋逆大罪!诸将,人心尚未厌弃梁朝,我等正该修缮城池、整治军械,与黄仙芝决一死战!”</p>
楚歌再度康慨陈词,在三天赋的加持之下,他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感人肺腑。</p>
而且,由于郑畋的身体才刚刚从风痹中康复没多久,所以声音沙哑、身体也还不算是特别麻利,这样的一番演讲,就更加平添了一层感染力。</p>
甚至诸将之中,有人的眼眶都被楚歌说红了。</p>
然而,等楚歌结束了演讲,希望与诸将歃血为盟、共同讨伐黄仙芝的时候,这些将领却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真的站出来坚决地支持。</p>
“郑相公,你的心情我们很能理解,但是……”</p>
诸将脸上仍旧充满着犹豫之色。</p>
显然,楚歌如此康慨激昂的演讲确实打动了他们,但只打动了一点点。</p>
还不足以让他们下定决心,做出歃血为盟的行为。</p>
楚歌不死心,但再三尝试,依旧于事无补。</p>
差了一点!</p>
是的,因为在宴会上这些将领们并没有做出“纷纷泣下”的行为,所以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的感召和打动,内心中对于梁朝的留恋也没有被激发……</p>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楚歌拿了三个鼓舞人心的天赋,也依旧鼓舞不动。</p>
怀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楚歌还是继续奔走,并观察之后发生的事情。</p>
凤翔最终还是投降了黄仙芝,并没有被郑畋鼓动而与黄仙芝决裂。</p>
而后,太监监军彭敬柔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本来很害怕郑畋,在原本的历史中,郑畋重新获得诸位将领的支持之后,他就在史料上失去了后续的记载。</p>
这个太监可能是被郑畋除掉了,也有可能是被边缘化了……总之,没有再掀起什么风浪。</p>
但在这个历史切片中,情况不同了。</p>
彭敬柔发现郑畋并不能鼓动这些将领一起反抗黄仙芝,于是胆子逐渐大了起来。</p>
他向黄仙芝告发郑畋,于是,黄仙芝派兵围剿。</p>
楚歌仓促之间虽然也鼓动了一小部分将领殊死抵抗,但因为实力不足,最终还是没能打赢黄仙芝。</p>
这次的尝试,自然也就失败了。</p>
……</p>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p>
楚歌并没有着急再度开始试炼,而是认真思考通关的关键。</p>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看到太多历史被篡改的情况。</p>
“非说有的话,就是诸将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被篡改了。</p>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些将领心中应该仍旧是向往梁朝的。他们不愿意投降黄仙芝,所以在宴会上,在谢表上签名之后,才会纷纷哭泣。</p>
“而后,郑畋晓以大义,一番康慨激昂的演讲,才重新唤起这些将领心中的斗志。</p>
“也就是说,现在缺失了最关键的一环。</p>
“我要想办法唤醒这些将领。</p>
“可是……如何唤醒呢?</p>
“我明明已经拿了目前理论上最具扇动性和感染力的天赋技能,我的演讲内容应该也没有任何问题……</p>
“难道说,我还漏了一些其他的细节?”</p>
楚歌仔细复盘了上一次自己的尝试,发现自己已经在力所能力之内做到了最好。</p>
这是个坏消息,但也是个好消息。</p>
坏消息在于,既然不是细节上的问题,那他就不能通过不断完善细节、微调方案而过关。</p>
好消息在于,他可以直接干脆利落地去寻找新的办法。</p>
激励这些将领,让他们重燃对梁朝的信仰,这是最重要的。</p>
但是,如果楚歌这个归序者在三重天赋技能的加持之下,都无法完成这一点,那还有什么能完成呢?</p>
……</p>
与此同时,赵海平扮演的张承范已经带着几十名残兵,从潼关逃了出来。</p>
只是对于接下来要何去何从,他却毫无头绪。</p>
“游戏没有结束……</p>
“奇怪,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p>
“按理说,守卫潼关的任务已经到此为止了,但游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是通关也好,是失败也罢,总该给我一个结果……</p>
“而现在明显处于未完成的状态?</p>
“而且,我突然意识到,张承范这个角色并没有给我天赋卡牌的选择页面,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并不是一个必须扮演的环节……”</p>
赵海平显然走上了跟楚歌完全不同的路线。</p>
楚歌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张承范这个角色没有出现技能卡牌,所以这有可能并非一个必要环节,可以跳过。</p>
于是他扮演的张承范死了,直接跳到了郑畋的身上。</p>
而赵海平则压根没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傻呵呵地去守了三天潼关,直到从潼关上撤下来之后,才想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p>
而在他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视野中出现了天赋技能卡牌的选择界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