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勃然大怒的皇帝

  腊月十五。
  作为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圆之日。
  老天爷也总算给了几分面子。
  停掉了累日的大雪。
  露出了浅蓝的天空。
  镶着毛边的太阳,一边驱散的空气中的寒意。
  一边融化着大地上的积雪。
  让入夜后的天气,比起大雪纷飞之时,更加寒意凌人。
  只不过,就在这样寒冷的夜里。
  距离常州府百里之外的一处海湾边。
  却是灯火通明,喧嚣不止。
  方泽和堂兄方广两人,蹲在海湾不远处的小山坡后。
  看着远处那些在火堆旁尽情喝酒吃肉的海盗。
  忍不住有些愤恨骂道:“喝吧,都多喝点,等会好送你们上路!”
  在他们身后,是两人带来的百余名手下。
  不得不说,方泽对于自己堂兄方广的评价倒是没有说错。
  如今虽然天气冰寒。
  但他手下的这几队官兵,却仍旧是裹着烂棉袄。
  一声不吭的蹲在土坡后的小树林里。
  除了相互之间传递用来暖身的酒袋的响动。
  几乎没有弄出任何声响来。
  对比下来,即使方泽手下的锦衣卫们。
  御寒的衣物更为厚实。
  但总也有人会忍不住站起来跺脚取暖。
  纪律性显然还不如方广手底下的厢军。
  两人又下小土坡外观望了一阵。
  直到确认大多数的海盗都已经喝的伶仃大醉!
  这才退回小树林里。
  一边让手下们开始活动快要冻僵的身体,免得动手时施展不开。
  方广一边和方泽商议道:“根据我们的观察,他们船上基本上没留人,又还送了酒肉上去。”
  “现在船上的人肯定也是早就喝醉了。”
  “等会咱们分头行动。”
  “我带人去冲他们的营地。”
  “你带着人直接去船上如何?”
  方泽知道这也是方广怕自己手底下的人给他添乱。
  直接点头应承了下来。
  等到手下们的筋骨都活动开。
  两人对视一眼,一声不吭的带着人,从小土坡的两方饶了出去。
  方泽带着自己手下的锦衣卫,来到海湾边。
  看着不远处的简易码头上,隐藏在黑夜里的那几条大船。
  方泽低声对手底下的人吩咐道:
  “他们一共六条大船,等会咱们四个人一组。”
  “上船了以后,动静都小点。”
  “直接奔着亮光,把人给解决了就行!”
  吩咐完,心里有些不放心的方泽又叮嘱道:
  “船上那些东西都先别去动,只要拿下这些海盗,到时候都是咱们的。”
  “谁现在要是给我坏了事,到时候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等方泽叮嘱完,另一边的营地里已经传出了喊杀之声。
  方泽接着营地了火光,瞅了那边一眼后。
  也赶紧带着手底下的人,朝着几条大船摸了上去。
  由于这些海盗的松懈。
  两边的行动进行的都十分顺利。
  喝得烂醉如泥的海盗们,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反抗。
  就在营地里,被方广手下的官兵们砍得七歪八倒。
  另一边的方泽则更为轻松。
  每艘船上留守的水手都很少,基本只有一两个人。
  再加上晚上退潮的缘故。
  这些船一时半会也动不了。
  方泽手下的锦衣卫们悄悄摸上船后。
  很轻易的就将六艘大船全都控制了下来。
  两边全都搞定后。
  方泽与方广两人也没有松懈。
  一直戒备到了天色破晓。
  这才开始打扫起了战场。
  将昨晚砍下来的海盗脑袋堆在一起后。
  两人统计了一番。
  这股海盗一共三百二十七人。
  除了几个郑家派来送酒菜的仆人被捆起来了外。
  海盗们的脑袋,现在已经全都堆在了营地中间。
  而两人的手下,除了少数几个挂彩的。
  没有任何重伤和伤亡。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海盗。
  在营地里和船上,两人还发现了大笔货物。
  虽然具体的还没有清点。
  但光是其中的生丝和茶叶,就已经价值不菲了。
  看着眼前这些价值连城的货物。
  方泽尽管眼馋不已,但也还是赶紧派出了锦衣卫,去向常州府里的李念恩通报消息。
  就在方泽的信使往常州府城进发时。
  李念恩送抵京都的书信和奏疏也已经抵达。
  晌午时分,已经批阅了许久奏折的崇祯,从书桌上抬起头。
  拿着手上的一封奏折,皱着眉头半晌没有说话。
  大太监曹化淳站在崇祯皇帝身旁,借着余光扫了一眼奏章。
  便知道崇祯皇帝心忧的又是何事。
  这封奏章,曹化淳昨夜整理时便看过。
  还特意放到了所有奏章的最下面。
  没想到今天崇祯还是特地起了个大早。
  顶着冰寒,将所有奏章都给批阅了一遍。
  现在崇祯手里这最后一封奏章。
  说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
  就是开春后的春祭典仪。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作为天下万民的皇帝。
  崇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各种祭祀典仪。
  这份工作说不上有多么繁重。
  即使冬日里要顶着严寒早起。
  崇祯皇帝年轻的身体也能支撑的起。
  只不过,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一年到头的祭祀典仪。
  实在是太过费钱。
  每年需要在冬至时祭天、夏至时祭地、春分时祭日、秋分时祭月。
  不仅如此,除了天地日月。
  需要皇帝祭祀的还有每年春秋时各一次的社稷。
  以及祖先太庙、历代帝王、先圣先明(尧、舜、禹、汤等)、先师孔子、先农、先医、旗纛、五神。
  这一些列的祭祀虽然规格不一。
  但大多都需要皇帝亲临。
  而只要皇帝一露面。
  在这种祭祀典仪上,也总是要对百官和在场的官兵司仪进行封赏。
  其中甚至不少人,也就是靠着这些典仪发下的封赏。
  才能吃的起饭。
  但想要把这些封赏发下去,却是需要大笔大笔的银两财物才行。
  而崇祯皇帝,从登基伊始,就知道这个国家的财政是副什么鬼样子。
  不管是户部的国库,还是皇帝自己的内库。
  全都是入不敷出!
  看见皇帝又在为钱发愁。
  曹化淳迟疑了片刻,从袖袋里摸出一封奏疏。
  双手捧着封上说道:“万岁爷,奴婢这里也还有封奏疏,是西厂今日一大早收到的。”
  崇祯皇帝结果奏疏,一边打开一边随口问道:
  “西厂的奏疏?谁呈上来的?”
  曹化淳垂下眼帘回答道:
  “李念恩,魏逆当政时,派到常州府的一个小太监。”
  听见魏逆两字,崇祯皇帝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他还在王府之时,就对魏忠贤愤恨不已了。
  如今当政,可才算是扬了心头之恨。
  对于这些魏忠贤派出去的敛财的太监,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但随着奏章的展开,慢慢读了一阵后的崇祯皇帝,却是忍不住变了脸色。
  过了好一阵,将奏章完完整整的看完。
  崇祯皇帝这才勃然大怒的拍着桌子骂道:
  “真是好大的狗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