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遗落之星

  随着一名名科研人员陆续抵达一号实验室,探测器上增加的零件和功能也越来越多。
  好在所有探测器都是模块化设计,增减功能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三天后。
  当环黑洞观察网络搭建成功的那一刻,第一批黑洞探测器从数艘工程舰搭建的制造平台离开,驱动着反物质引擎,径直朝那无比明亮的吸积盘飞去。
  ……
  环黑洞观察网络启动的那一刻,大量数据宛若洪水一般冲入了位于【地球号】的中央计算机。
  纵然光量子超算中心已经升级数次,面对如此庞大的观测数据,也出现了短暂的卡顿。
  幸运的是,人类拥有零。
  它为人类文明节省了不计其数的数据处理时间!
  实验室中,吕永昌正仔细查看着全息投影中经过处理的探测数据,试图从这些繁杂的数据中找出想要的东西。
  “教授,9pl67探测器发现异常现象。”
  电子合成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吕永昌依然注视着眼前的全息影像,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
  伴随他的动作,一幅全息投影出现在他的身侧。
  下一刻,他“恋恋不舍”地将自己的目光从数据中收了回来,扭头看向身侧的画面。
  “咦?”
  他眼前微微一亮,发出了轻咦声。
  “没想到,这地方竟然还有一颗行星!”
  实验室内很安静,吕永昌的自言自语声清楚地传到了周围人的耳中。
  “什么?行星?!”
  “卧槽?!”
  “……”
  一时间,安静的实验室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一众科学家就跟看到了棒棒糖的小孩子一样,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来到了吕永昌身边,昂着脖子,满眼好奇地看向他身侧的全息影像。
  一颗拥有数圈星环的星球在黑洞吸积盘外围绕着黑洞徐徐运行。
  在黑洞吸积盘的光芒映照下,这些星环显着淡淡的紫粉色。
  这奇幻的画面,并没有引起一众科学家的注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了那颗表面泛着淡淡白色云彩的行星之上。
  泛着黄绿色的大陆,还有蔚蓝色的水域……
  实验室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但之后,便是愈发热烈的讨论声!
  “卧槽!”
  “这tm竟然还是颗宜居星球!”
  “我……它上面竟然还有液态水和植被!”
  “登陆!立刻登陆!我要看看生活在黑洞周围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
  “……”
  或许是因为太过惊讶,实验室内,顿时响起了一连串的国粹。
  倒也不怪这群科学家沉不住气。
  饶是吕永昌,也微微张大了自己的嘴巴,有些不敢相信双眼看到的画面。
  “零,单独派一些探测器,尝试登陆这颗星球!”
  吕永昌压下了心中的激动之情,向零下达了命令。
  “收到。”
  看着全息投影中的这颗星球,吕永昌心中忽然一动。
  “看来,已经不需要再寻找别的证据了。”
  “这个黑洞,确实正在吞噬一颗恒星,这颗行星,应该就是恒星系中的一员。”
  他喃喃自语道:“倒是这颗行星,运气真不错,竟然没有掉入黑洞的吸积盘当中。”
  “遗落之星。”吕永昌笑着伸手点了点全息投影,“就叫它遗落之星吧。”
  ……
  探测器抵达遗落之星还需要不少时间。
  吕永昌等人自然不会浪费时间干等,在感叹之后,众人再度将注意力放回了环黑洞观测网络传回的数据之上。
  “教授,第一批黑洞探测器即将进入吸积盘。”
  电子合成音却再次响起,将众人的注意力再次拉扯了回来。
  巨幅全息投影中,迅速出现了来自黑洞探测器的实时影像。
  和寻常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不同,这些黑洞探测器传回的画面,显得有些卡顿。
  “莫泽阳,汇报超距通讯装置工作状态。”
  吕永昌第一时间向不远处的莫泽阳发出了询问。
  这算是探查黑洞过程中的附加实验。
  再次验证所谓的【事件形式】理论。
  虽然量子纠缠效应并不会在恒星和行星引力场内受到影响,但黑洞的超强引力场才是对量子通讯的真正考验。
  毕竟,曲率引擎也会制造出一个极其强大的引力场。
  一旦确认量子通讯会收到强引力场影响,那新型通讯技术研发工作也就需要提上日程了。
  “教授,超距通讯装置状态正常。”
  “所有光量子纠缠状态正常!”莫泽阳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吕永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前来看,【事件形式】理论仍然没有得到证实。”
  “可能是引力场还不够强大。”一旁的何比邻低声补充道,“根据我的计算,纠缠量子对会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内发生损失。”
  “事件视界……”吕永昌微微皱起眉头,“这样的话,就无法对黑洞内部进行研究了。”
  说到这边,吕永昌话锋一转:“不过,和【事件形式】理论相比,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时间减速效应。”
  为了确定黑洞周围时间流速的变化,其中一台黑洞探测器内搭载了精准地铯原子钟,每隔一秒就会向舰队发送一条确认信息。
  正常情况下,使用超距通讯装置的舰队接受信息的间隔也应该是1秒。
  但如今,这条确认信息的接受间隔已然来到了2秒。
  看似增加的并不多,但这毕竟是黑洞最边缘区域。
  如果探测器继续靠近,时间减速现象会愈发明显!
  “地上一天,天上一年”可能就会成为现实。
  届时,黑洞探测器短短一秒钟传输的数据,舰队需要花6分钟才能完成接收!
  甚至,随着探测器逐渐靠近黑洞的事件视界,时间流速会减缓到更加夸张的程度!
  毫无疑问,这会给数据解析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吕永昌并没有过多关注卡顿画面中飞速运行的吸积盘物质,他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探测器传回的各种枯燥数据上。
  观察许久之后,他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不行。”
  “引力场强度不够。”
  “零,控制探测器,继续靠近黑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