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

  空旷的宇宙之中,一个黑洞静静地运行着。
  庞大、明亮的吸积盘围绕着它缓缓转动,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
  更远的地方,一支渺小的舰队也围绕着它做着圆周运动。
  可惜,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宇宙中,美丽的东西基本都是危险的。
  它也不例外。
  和银河系中央区域的黑洞相比,它只是一个小型黑洞。
  但它美丽的外表下,仍然潜藏着极端的危险性。
  不说其释放出的各种危险辐射,单单说它那无比强大的引力。
  一旦和它的距离太过靠近,便会被其强大的引力所捕捉,纵然是拥有反物质引擎的人类舰队,也无法轻易脱离。
  至于后果……
  自然是慢慢坠入这个黑洞的事件视界,那个连光都无法成功脱离的区域,最终坠入黑洞的中心——奇点。
  ……
  【地球号】。
  站在舷窗旁的吕永昌微微皱起了眉头。
  经历了最初的惊艳之后,他很快便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肉眼观测到的黑洞画面,印证了不少以往人类对黑洞的猜想。
  但仍有一点疑惑在他的心头缓缓飘过。
  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型黑洞并不会拥有如此庞大的吸积盘。
  甚至,大多数时候,它并不会拥有吸积盘这个结构。
  这也正是黑洞难以观测的原因。
  一方面,黑洞会吸收远处传来的星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庞大引力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
  从远处观察,即便是被黑洞背后的光线,也可以在引力的作用下“绕”过黑洞传向观测源。www.biqugetν.com
  简单地来说,我们可以透过黑洞观察到其侧面,甚至背面的星光。
  因此,没有吸积盘的小型黑洞,很难用常规观察手段发现。
  那为什么这个小型黑洞会产生如此庞大的吸积盘呢?
  吕永昌脑海中浮现了一个猜想。
  难道……它刚刚捕获了一颗恒星?
  而这个庞大的吸积盘,便是那颗恒星的“尸体”——在黑洞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恒星被彻底撕碎。
  黑洞吞噬恒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观察机会!
  说不定,他们就能依靠观察这一过程,找到那个隐藏极深的常数!
  想到这边,吕永昌便感觉自己刚舒缓几分的心脏,再一次剧烈跳动起来!
  “走,去一号实验室。”
  吕永昌有些激动地和方旭说道:“这可是大好的观测机会!”
  方旭愣了愣神,但很快,他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他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没有说任何废话,直接跟在吕永昌身后,快步朝实验室赶去。
  ……
  一号舰载实验室。
  一个黑洞微缩全息模型静静地悬浮在实验室的中央。
  “零,派出所有探测器,在黑洞周围搭建全方位观测网络。”
  进入实验室后,吕永昌脸上的神色愈发严肃。
  他抬起手,轻轻拖拽着全息模型,并伸手点击了几个区域:“这几个区域,重点观察。”
  方旭瞥了一眼,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根据目前的探查数据,眼前这个黑洞,除了黑洞独有的霍金辐射之外,还向外散发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以及可见光辐射。
  除了霍金辐射,其余的辐射,主要存在于这个黑洞的吸积盘区域。
  产生的原因也很容易解释。
  首先。
  在黑洞附近,被吸引来的恒星亦或者行星,会被强大的引力彻底撕碎,直至成为原子或者亚原子状态的粒子。
  而这些粒子,会围绕着黑洞高速旋转,并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这就是黑洞吸积盘的由来。
  其次。
  由于吸积盘内物质运行速度的不一,它们之间势必会发生碰撞、摩擦。
  这个过程,便产生了大量的光和热。
  而极高的温度又促使其中的粒子转变成激发态,进而释放出大量的射线。
  这便是黑洞吸积盘如此璀璨的原因。
  而被吕永昌重点画出的区域,基本就是吸积盘中辐射较强的一些地方。
  “对了。”
  吕永昌的声音再次响起:“改造一些探测器,给它们加装足够的防辐射外壳,然后让它们进入吸积盘区域深入探查。”
  “等等。”
  何比邻的声音在一号实验室的大门处响起。
  “教授,您想好这些探测器使用什么通讯方式了吗?”
  何比邻的询问让吕永昌愣了愣神。
  他下意识开口回应:“当然是量子超距通讯装置。”
  “教授,您考虑过【事件形式】理论吗?”何比邻无比严肃地问道。
  所谓【事件形式】理论,简单地来说,便是量子态在奇异时空和平直时空的演化是不同的,在引力的影响下,纠缠量子对之间会概率性地受到损失。
  听到这话,吕永昌瞬间皱起了眉头。
  “【事件形式】理论吗……”
  “以前做过不少实验,基本可以确定量子超距通讯并不会受到引力的影响。”
  “教授,以往的实验都是在行星或者恒星周围进行的。”何比邻轻声提醒道,“但这是黑洞。”
  “我们不能确定,黑洞产生的时空扭曲现象会不会影响到量子超距通讯。”
  吕永昌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何比邻说的没错。
  和黑洞相比,恒星与行星造成的时空扭曲现象实在太不起眼了。
  他的指关节轻轻敲击着身前的实验台,犹豫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如果是这样,我们可能得回归原始的电磁波通讯。”
  “这样一来,信息传递效率又会下降一个档次。”
  吕永昌有些无奈地看向全息投影:“零,给那些探测器增加电磁波通讯模组。”
  “收到。”
  “还有一个问题。”何比邻继续说道,“黑洞周围的时间流速问题。”
  “探测器距离黑洞越近,在引力影响下,它的时间流速越慢。”
  “无论是电磁波通讯还是量子超距通讯,都无法规避这一个问题。”
  “探测器一秒钟传递的信息,但我们可能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才能完整地接收到它。”
  吕永昌眼中的无奈之色更重了。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
  “目前,我们只能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次观察实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