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白叠花

  明白个毛线!
  晚一天,百姓因为盐,要多付出多少钱?
  查线索,可以慢慢查,百姓等不及呀!
  “父皇,可以安排人,偷偷向市场放盐呀!”
  “一来,可以阻止盐价上涨,二来,可以引蛇出洞啊!”
  对呀!李世民琢磨了一下李代的话,引蛇出洞?
  朕怎么没想到?
  “三来,朝廷也可以少赚一笔。”
  “等着看画,啥时候能看见画画的那只手啊?”
  李世民觉得没白见李代。
  “朕打算成立盐业司,你有没有兴趣当这第一任司长?”
  李代头疼,李世民就是想给自己找麻烦。
  前面的事,还有一大堆没做完呢!
  现在还安排工作,当老板的怎么可以这么黑!
  “父皇,儿臣觉得没必要,单单为了食盐,成立盐业司。”
  李代的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不干了。
  “你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我靠,川剧都没李世民的脸变得快。
  “父皇莫生气,听儿臣解释。”
  “你最好能解释清楚,否则,朕治你的罪!”
  伴君如伴虎,能在皇帝身边混的都不是人,都**是人精。
  “父皇,衣食住行,是百姓的四大需求,这点,父皇不反对吧!?”
  “不错,朕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朕治下的百姓,能吃饱穿暖。”
  “父皇,盐属食类,如果单为食盐成立盐业司,要是今后发现更好的粮食作物,是不是还要单独成立个什么司呢?”
  李代的话很有道理,可李世民,不想就此罢休。
  “盐和其他的吃食能一样吗?盐有多特殊,你不知道吗?”
  得,李世民一大清早喝了多少酒,酒劲这么冲。
  “父皇,儿臣听说高昌国,有一种夏季开花时,三日三色的花。”
  “入秋花落后,便结出絮状果实的植物。父皇可知,此为何物吗?”
  “居然敢考朕!”
  李世民话虽这么说,依旧给了李代一个答案。
  “你说的是安息白叠花,朕的御花园里就有。”
  “什么?”
  李代有些激动,声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
  李世民吓了一跳。
  “那么大声作甚?你居然敢吓朕!?”
  这小子,胆子太大了,就不怕朕要了他的脑袋。
  李代二杆子劲以上来,天塌下来都不怕。
  “御花园在哪?白叠在哪?棉花在哪?”
  看李代激动的样子,李世民觉得此事蹊跷。
  再一听他喊‘棉花’,心中一动。
  李代既然问起白叠,一定有他的原因。
  再看李代疯魔般的的状态。
  李世民觉得,白叠很可能就是李代口中的‘棉花’,是个宝贝。
  当下也顾不得生气,指着花园东南道:
  “这里就是朕的御花园,白叠,就种在那里。”
  李代现在什么也顾不上,一门心思想着棉花。
  呼啦啦,一阵风,就往过跑。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急匆匆跟在后面。
  白叠,果然就是棉花。
  棉花和木棉虽然是亲戚,二者却截然不同。
  棉花的棉桃结的更大,纤维更长。
  而木棉虽然植株长得高大,棉絮却要短小许多。
  木棉在中国有很早的栽种历史。
  公元前在岭南,海南,以及云贵早有种植。
  只是一直不被重视,推广缓慢。
  直到元代,棉花才在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开。
  李代小心翼翼的采下一朵,捧在手心,轻轻的抚摸着,感受着它的温暖。
  李世民现在已经麻木了。
  敢在御花园采花,李世民就能采人头。
  “父皇,您摸摸!”
  这有什么好摸的。又不是没摸过。
  李世民学着李代的样子,也轻轻的抚摸。
  还别说,这次摸起来,似乎和以往感觉不一样了。
  “父皇,此白叠,也叫棉花。”
  “可纺纱织布,可充衣内御寒。”
  “可做棉衣,棉裤,棉被,棉鞋,棉帽,棉……”
  “总之,有了此物,百姓在冬天,就不用再往衣物里塞稻草、柳絮之类。”
  “冬天将不再寒冷,冬天亦可为春。”
  李世民听了李代的话,也很激动。
  这么好的东西当花养,朕真是暴殄天物。
  “可要如何把它纺成线,再织成布呢?”
  李代沉吟片刻。
  “父皇,此事可分三步。”
  “其一,可派人去岭南道、剑南道,寻找纺纱织布之能人。”
  “其二,召集此间能工巧匠,共研此道。”
  “其三,派人去高昌。”
  嗯!不错。
  李代说的对,尤其派人去高昌,简单有效,朕最为中意。
  “你发现白叠有功,朕就不追究你不敬之罪了。”
  “但你还没跟朕解释清楚,盐业司为何不能设立?”
  小心眼。
  没想到李世民的心眼,还没鹌鹑蛋大。
  棉花这么大的发现,还不够抵过?
  “父皇,儿臣建议成立,棉业种植推广司,棉业收购销售司,棉业纺纱司,棉业织布司,棉业制衣司。”
  你不是要成立吗?那就多来点。
  李代懒得解释,你是皇帝,你看着办吧!
  李世民被一连串的司,顶晕了。
  这也太尴尬了,臭小子,居然敢让朕,下不来台。
  李世民抬腿就是一脚,“滚!”
  滚是不会滚的,走还是快些走的好。
  李世民喜怒无常,多呆一秒,都是对生命的不忠!
  长孙皇后笑得波涛汹涌。
  李世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小妹就是好看,李世民脸不红,心乱跳。
  “二郎,臣妾终于明白,皇上为何对李代如此好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不置可否道:
  “朕成立盐业司,还想着给他留着。可这臭小子,竟然不领情。弄出一堆司来,恶心朕。”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二郎,白叠此物,我们一直种在御花园,夏季只观其花开之美,颜色艳丽,却从未想过,其果才是宝物。”
  “嗯,”李世民点头道:“臭小子脑子灵光,可就不往正事上使。”
  长孙皇后摇摇头说道:
  “李代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就如这白叠,他不说,我们又怎会知道?”
  “二郎,关乎民生的大事,还不算正事吗?”
  想想也是,盐,棉花,哪件事是小事?
  都是天大的功劳。
  给了别人,问李世民要个侯爷当当,一点也不过分。
  可李代呢?就这么随随便便献出来,一点犹豫都没有。
  他不明白这是天大功劳吗?
  这孩子心真大!李世民如是想着。
  李世民哪里明白,其实李代的心思,再简单不过。
  就是单纯的希望百姓少受些苦罢了。
  人不需要多伟大,能为百姓办事,心里想着百姓,便是伟大。
  皇宫白去了。
  自己的事一件也没干。
  倒又帮李世民解决了个问题。
  这叫什么事?
  吃亏是福啊!
  李代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算了,‘福’字从名人字帖上往下扒吧!
  王羲之应该不会生气吧!应该不算盗版!
  李代带着高慧真和梅月英,在回王府的路上,正好路过平康坊。
  想起好久没见徐掌柜了。
  也不知道客栈现在经营的怎么样?
  “慧真,你回去把怀儿蕴儿叫来,我在这等你们。”
  李代说话的语气,梅月英还不习惯。
  现在的李代,和昨天在招贤馆的李代,判若两人。
  昨天,张扬跋扈,令人讨厌。
  今天温柔平和,让人亲近。
  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王爷。
  很快,怀儿蕴儿跟着高慧真就到了。
  这就是离得近的好处。
  李世民就这一点,做的另李代十分满意。
  平康坊不是一般的热闹。
  都快要宵禁了,街上的人,依旧来往不断。
  李代带着人,找到了徐掌柜。
  当徐掌柜得知,李代就是福王的时候,吓得赶紧大礼参拜。
  李代微笑着说:
  “起来,快起来。都是自己人,这么客气干嘛!”
  徐掌柜战战兢兢,站立一旁,也不敢坐。
  李代也没时间,理会这些繁文缛节。
  直接说道:“徐掌柜,本王此来,是有件事,要麻烦你做。”
  徐掌柜赶忙行礼:“请王爷吩咐。”
  李代继续说道:
  “徐掌柜,我要你把临街一面的一半,诺,就是店门的右边这边,全部隔断成门面。”
  “深度不用太深,一步多点就行。”
  “怎么样,三天时间可够?”
  徐掌柜连忙点头:“王爷放心,明天晚上,就能完成。”
  李代呵呵一笑。
  “不用着急,三天之内完成便可。”
  徐掌柜连连哈腰点头。
  “对了,徐掌柜,以后本王会很忙,你有什么事情,直接去王府找她。”
  李代指着蕴儿道:
  “她叫蕴儿,是我福王府商贸公司总经理。”
  “今后,她的话,就是本王的意思。你明白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