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儿臣,愿意联姻

  随着唱报声起,身着绛纱龙袍的楚皇携梅皇贵妃款款前来,在众人的请安声中,并肩携手走上殿内最高的位置。
  今日的梅皇贵妃凤袍凤冠加身,高雅端庄,雍容华贵,再配上那张精心修饰的花容玉面,俨然已有了当年方皇后七八成的影子。
  殿内的几名老臣,包括宁国公夫妇,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帝后大婚,伉俪和谐,才貌双绝,惊艳了整个天下。
  只可惜!
  少年迟暮,红颜枯骨。
  情深不移的帝王,最终还是牵上了别人的手。
  或许这段时间已见怪不怪,即便是瞧见如此刺眼的一幕,云顼神色都很淡漠平和。
  甚至连眼眸,都不曾掀起一下。
  但苏倾暖还是将手覆在了他的手背上。
  倒不是为了楚皇遗忘发妻,移情一个替身的事。
  只是——
  云顼不知使了什么法子,只用一个时辰的功夫,就说服楚皇,同意重查方姨死因。
  也就是说,只要她准备好,随时可以动身前往皇陵,开棺验尸。
  若是可以,她并不想再次撕开云顼痛苦的记忆。
  但方姨的死因,确实蹊跷。
  不查清楚,她不甘心。
  似乎读懂了她的心疼,云顼微微偏头,向她温柔的笑了笑。
  他和暖儿意见一致。
  查明一切,方能告慰母后在天之灵。
  二人眼神交流的功夫,宫宴已然开始。
  这是本月以来,楚皇第三次为大魏使臣设宴,故而双方在礼节上,都随意了许多。
  熟稔的寒暄过后,便是常规的招待流程。
  宴席在你来我往的推杯弄盏中,很快达到高潮。
  一时间,君臣和乐,宾主尽美!
  身段窈窕、貌美如花的舞姬鱼贯而入,在美妙的丝竹声下轻盈起舞,宛如瑶池仙子。
  乐声靡靡,舞姿翩翩,营造出一副四海升平的假象。
  大魏使臣,启王东方烨放低姿态,频频举杯,极尽恭维之词,惹得楚皇龙颜大悦,当即宣布两国前嫌尽释,自今日起重修旧好。
  五国先祖当年虽在起兵过程中同气连枝,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但各自建国之后,便因着利益,多有龃龉。
  尤其是大楚和大魏,时战时和更是家常便饭。
  许多年前,也就是兰太后执政时期,楚魏之间就发生过一次大战。
  那一战,双方共投入百万兵力,前前后后打了两年之久,三十余万将士血染疆场。
  自此以后,两国之间便有了不同戴天的血海深仇。
  所以若非因着这次前朝卷土重来的缘故,魏楚在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冰释前嫌的——
  年初之时,云顼为了尽快平息南沼内乱,大魏为了瓦解东方荇的势力,双方曾短暂合作过一次。
  是权衡利弊,也是相互试探。
  值得庆幸的是,这橄榄枝,双方都接住了。
  此次的大魏访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然,楚夏的联姻,也让大魏有了危机感,不得不尽快做出抉择。
  东方烨等的就是这一句,立即诚意满满的笑着附和,“皇上英明,大魏亦乐意至极。”
  眼见大楚君臣都沉浸在边界自此太平安定的畅想中,他借坡上驴,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烨来大楚的路上,听闻贵国太子殿下,已迎娶江夏国公主为太子妃,缔结了永世之好。”
  “不瞒皇上,魏国亦有与贵国联姻之意。”
  他视线扫向某处,又飞快收回。
  “不知皇上可否愿意割爱,将贵国公主下嫁到魏国,以促成两国友谊长存。”
  竟是摆明了要娶公主。
  顺着他的目光,苏倾暖看向对面略下位置的静和。
  这位启王殿下虽初来乍到,却对大楚的皇家秘辛了如指掌。
  因着先前兰家谋逆之事,身为嫡公主的荣华,已被无限期幽禁了起来。
  也就是说,静和,是如今仅剩的,唯一的待嫁公主。
  对于联姻一事,楚皇显然早有心理准备。
  他仿佛没瞧出启王的暗示,乐呵呵打趣。
  “看来,启王殿下是相中了我大楚的某一位公主啊!”
  静和是公主不假,但胆小懦弱也是真的。
  所以,他并不准备用她来联姻。
  左右是配启王,不如就在众多郡主里选一个精明些的,临时册封为公主就是。
  只要意思到了,对方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却不想,启王却摇摇头,“皇上误会了。”
  “烨无能,焉敢自不量力,相配贵国公主殿下。”
  “烨,乃是为皇兄所求。”
  此言一出,众人难掩惊讶。
  要同大楚联姻的,竟是魏皇?
  也就是说,他们的公主嫁过去,不是王妃,而是大魏的皇后?
  想到此,原本就赞同联姻的群臣,更是恨不得立即将此事敲定。
  只要能对国家有利,区区一名女子的幸福,完全可以忽略。
  云顼漫不经心抬眸,瞥了东方烨一眼。
  楚皇也有些意外,“你的意思是,是魏皇要求娶我大楚公主?”
  魏皇刚过弱冠,年纪倒是不大。
  只是大魏既如此有诚意,他也就不能随便选个郡主来搪塞了。
  威严的目光扫向底下坐着的静和,见她微微含着背,低首垂眸,一点公主的气势都没有,他顿时有些烦躁。
  既觉得让这个平平无奇的女儿嫁过去有些丢人,又怕她心思单纯,应付不了大魏复杂的情况而受委屈。
  “正是!”
  东方烨从容笑答,“大魏后位空悬,正需一位出身高贵,德才兼备的女子入驻中宫。”
  “小王听闻贵国静和公主端庄贤淑,蕙质兰心,正是皇后的不二人选,特不远万里前求娶!”
  换言之,他此行前来,主要是为了联姻。
  乍然听闻自己的名字自对方口中吐出,原本还算沉稳的静和倏然抬起头来,眸露慌乱。
  那一刻,苏倾暖读出了她的意思。
  她不想嫁。
  楚皇沉思不语。
  说实话,他不想放弃这次同大魏交好的机会。
  大敌当前,国库空虚,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得多。
  虽然拒绝了联姻,大魏也不能说什么,更不会愚蠢到同大楚交恶,但到底,有些伤和气,是一定的。
  只是,静和这孩子……
  他轻叹口气。
  承担不来如此重任啊!
  见楚皇久久不应,作为丞相的陈忠良坐不住了。
  “善之!”
  “皇上,两国联姻,实为百利而无一害之举啊!”
  这么好的事,还犹豫什么?
  一个公主而已,难不成,皇上还舍不得?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言附和。
  这个时候得罪大魏,可没什么好处。
  楚皇有些心动。
  联姻其实不是什么大事。
  嫁个公主而已。
  只是,静和这孩子素来老实本分,终究还是有些不忍。
  “皇上。”
  “常言道,爱子,就要为之计深远,臣妾听闻魏皇不止年纪同静和相差无几,性情也仁慈温和,抛去皇帝这层身份,也是极为难得的良配。”
  梅皇贵妃柔声劝说,“如今静和也该谈婚论嫁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同意了这门难得的亲事。”
  “她有大楚公主这重身份在,旁人难道还能欺负了她去?”
  “若实在不放心,你多派些老练的宫人跟过去照拂,也就是了。”
  解语花一开口,顿时打消了楚皇的顾虑。
  是啊,她立不起来,找两个厉害的宫人跟着,多提点提点,也不是什么难事。
  身为皇家公主,她总要学会成长。
  “那就——”
  “父皇,儿臣听说——”
  云顼忽而漫不经心插话,“那魏皇,本有皇后。”
  魏皇虽亲政不久,却是早已娶了亲的。
  那女子出自勋贵世家,势力不容小觑。
  他话音一落,原本有些骚动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什么?
  大魏国本有皇后?
  那静和公主嫁过去,岂不成了笑话。
  一国不能有二主。
  同样的,皇后也只能有一个。
  一直不曾出言的宁国公有些压不住脾气了。
  这大魏不是欺负人吗?
  相较于大楚君臣的不悦,东方烨倒是表现的很从容。
  他深深看了云顼一眼,仿佛早有准备。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皇嫂已于月前,薨毙。”
  先皇后不在了,自然是要娶继后的。
  国不可一日无后,身为皇上,急于续娶本无可厚非。
  这下,几乎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那位可怜的皇后,只怕是被迫让位了。
  苏倾暖心中冷笑。
  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
  联姻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残害一位无辜女子的性命?
  更何况,两国相交,乃利益所使,所为联姻,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她就不信,静和不嫁,魏国还真能翻脸不成?
  听到此处,静和眼圈都红了。
  “冒昧问一句。”
  苏倾暖瞧不下去,故意表现的惊讶,“贵国皇后,是因何薨毙?”
  对自己枕边人都如此心狠手辣,岂是良配?
  什么温和仁慈,骗人的话罢了!
  启王神情有些恍惚。
  “皇嫂自幼体弱,年前更是生了场大病,虽访遍天下名医,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折腾了几日,就那么去了。”
  说到这里,他微微闭眼,似乎极为不忍。
  苏倾暖莫名觉得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悲伤气息不似作伪,但因着一时抓不到头绪,便也没说什么。
  “可据本宫所知,先皇后,还育有一子。”
  云顼眸光犀利,“如今,正是贵国太子。”
  那位可怜的皇后死因究竟如何,他不感兴趣。
  但这位太子如今不过五岁,却已是记事年纪。
  且,他的外祖父如今正任大魏丞相一职,是魏皇的肱骨之臣。
  苏倾暖瞬间明白了云顼的意思。
  那位太子经此剧变,极有可能会将自己母后的死,记在即将嫁过去的静和头上。
  如此,静和若嫁过去,便只有两条路可走。
  即要么坐视太子将来继位,向她报弑母之仇;要么,就是狠下心来,除掉这个年幼的继子。
  而这两条路,注定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启王眸底极快的划过什么,继而好脾气的附和,“太子殿下的担心,不无道理。”
  他话锋一转,“小王可以在此承诺,贵国公主殿下日后若诞下皇子,必会继承大魏国统。”
  “至于其他人,皇兄自会妥善安排好。”
  苏倾暖嘲讽的勾了下唇。
  若这个字,可是充满了不确定呵!
  没有世家朝臣支持,单凭一个大楚公主的身份,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静和或许无心争夺什么。
  但她若不争,等待她的,很有可能就是死于非命。
  陈忠良不住点头,“大魏果然有诚意。”
  末了,他又有恃无恐的看向云顼,“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深谋远虑是好的,但也不必太过杞人忧天。”
  “我大楚堂堂公主殿下嫁过去,自会成为大魏国最尊贵的女子,还能受什么委屈不成?”
  魏国太后同前国师私通,已被魏皇幽禁。
  所以理论上说,在大魏,皇后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云顼淡然启唇,“事关妹妹婚姻大事,本宫作为皇兄,无非是多问一句。”
  “陈相,你急什么?”
  只怕还是担心到手的银子,就这么飞了。
  陈忠良一噎。
  他急了吗?
  虽然他的确收了东方烨两千金,但联姻之事,可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他可不算徇私情。
  眼见他有些急眼,启王怕这草包坏事,当机立断先一步开口,转移了话题。
  “太子妃身为江夏公主,如今在大楚也过的极好,静和公主若嫁到大魏,皇兄定也会尊之敬之,绝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都是远嫁,有何区别?
  苏倾暖几乎想要冷笑。
  这能一样吗?
  她虽有江夏公主的名号,却自幼在大楚长大,同云顼青梅竹马。
  即便大楚也是派别林立,可他们夫妻一体,是共同对外的。
  但静和却要同时应付魏皇、太子和朝臣几大势力,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启王向云顼一拱手,语气诚恳,“小王冒昧,称呼太子殿下一声云兄。”
  “之前在南沼,你我虽未曾谋面,行事配合却默契无间,否则,南沼不会这么快安定下来。”
  “不瞒云兄说,当初,我是将你当做知己来对待的。”
  “我为人如何,你应是知道的。”
  大魏启王,确有仁厚之名,是百姓口中有名的贤王。
  云顼却有些意味深长,“可惜,你总归不是你皇兄。”
  苏倾暖偏头看了他一眼。
  她总觉得,云顼这话有些奇怪。
  但奇怪在哪里,又说不上。
  东方烨脸色微微一变,紧接着尴尬一笑。
  “烨身为大魏使臣,自然能代表我皇的意思。”
  云顼却不再言语,只似笑非笑看着他。
  意味不明的眼神,让东方烨如坐针毡。
  见状,楚皇以拳抵唇,轻咳出声,“太子,注意你的措辞。”
  浑小子,也不看这是什么场合。
  陈忠良心中冷笑。
  作吧作吧!
  早晚把你的储君之位作没。
  皇上想要联姻,静和公主不想去也得去。
  谁反对也没用。
  众人正说着,忽听一道柔和细腻的嗓音轻轻响起。
  “父皇,儿臣愿远嫁大魏,共修两国秦晋之好。”
  窈窕纤细的身影缓缓站起。
  不同于方才,此刻她脊背挺得笔直,透出坚定的意味。
  原本清丽的眼眸,恍惚有些深不可测。
  她一字一句重复。
  “儿臣,愿意联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