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杏花

  李大海是个货郎,虽然不像大商人似的走南闯北眼界广,但也比一般的庄户人家见识多。
  不过他卖货时,与之打交道最多的是妇人孩子。
  他能靠察言观色多推销出几块手帕头饰,但当与官兵乡绅交流,就有些捉襟见肘。
  李大海是真没有想到,人在外,有那么多门门道道。
  他再次感叹。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人诚不可欺也!
  顾瑾表示正经书中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她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一来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得来的。
  二来是在各个小视频里面学习的。
  上辈子,国家经济发达,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各种up主在各大平台科普着他们的擅长的知识。
  有学心理学的,有学看相的,有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观察是否在说谎的,有教你怎么样与人做有效沟通的,等等等等……
  顾瑾爱好广,她在闲余时间刷的视频内容包罗万象。
  刷了十好几年的视频,没有一样精通,但都会一点点皮毛。
  比如,如何通过一个人的服饰神态还有言行举止,分析那人正直与否!
  本来只是无聊之中产生的爱好,但这些,都成了她谋生的技能。
  李大海见事已至此,只能打起精神收拾荒地。
  这一片类似乱葬岗的地,看着乱七八糟,但幸好够大。
  目测应有一亩多地。
  好好规划,不止可以住人,还可以种点菜。
  顾瑾有些纠结。
  出于安全考虑,她还是想进澜城。
  房子不可以买,还可以租。
  就是不知道房租贵不贵。
  “要不,先用油布搭帐篷住着。”
  “等安顿下来,我再去澜城看看可不可以租房。”
  李大海对于租房,有点抵触。
  庄户人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安全感。
  租房每个月付租金不说,房东想赶你走就必须走,到时候一家老小不又得流落街头。
  不过,钱都是外孙女自己挣的,她要怎么花,她决定。
  当家的没有开口,李母自然不会搭腔。
  李忠义和李仁勇因为分到一块荒地,对罗家村没有一丝好感,去澜城,他们举双手双脚赞成。
  这时,李桃花犹犹豫豫开口了。
  “瑾儿,要不还是先起一套房子住着。”
  “那帐篷虽然能够遮风挡雨,但眼看天就要热起来了,住在帐篷怕闷出病来。”
  顾瑾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刚刚为了省点钱,是有些考虑不周。
  “行,先起房子。”
  “就这么决定了。”
  事情定下,李大海从背篓里拿出一斤红糖,去找罗山。
  得知李家一家就准备砌房子,罗山打趣:“老翁在建州,应该也是有钱人家吧!”
  “也就一般,家里人勤快,所以攒了点钱。”李大海笑着遮掩过去。
  两人谈笑着,便将砌房子的日子定下。
  从罗山家出来,李大海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住在乡里面住惯了,对于澜州,他很又敬又畏。
  但瑾儿那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只想进城。
  城里不能种地,开销又大,那澜州人还看不起从建州来的灾民,无故看人家白眼,何苦来哉?
  现在好了,日子定下,到时候多找几个能干的木匠泥匠,最多一个月,就有房了。
  李大海哼着小调回到荒地。
  李忠义和李仁勇已经将荒地的石子和枯木全部捡走。
  此时,李母用随手做的树枝扫帚正扫着地。
  李母和李桃花听到村正没有刁难,且日子已经定下来后,都喜出望外。
  一家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将一亩多地的荒地整理干净,砌房子的日子也到了。
  随着匠人们进场,那一块荒地热闹起来。
  李家人也忙得不行。
  李忠义和李仁勇力气大,负责打制土坯。
  他们用一个方形木头模子,在里面加满土。
  然后用石头做的夯不断捶打。
  一直到土致密连成一块,一块土砖就出炉了。
  李大海和几个泥瓦匠则负责挖地基,挖到差不多的位置,再用夯夯实。
  地基打完,开始垒框架,垒盖,镶好门窗。
  李母和李桃花负责饮食。
  为了能够让他们吃饱干活,虽然只有面饼子,米饭,和干菜等,但量足。
  等到上梁那日。
  整个罗家村的村民和还有孩子都来了。
  李忠义捂着耳朵,将鞭炮点燃。
  在一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李大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站在高高的粱上往下撒。
  所有的大人小孩都沸腾了。
  他们掂着脚,蹦哒着张开双手接喜糖。
  顾瑾和顾秀也在其中。
  李家起房子这段时间,顾瑾负责带孩子。
  所以,她每天只需要带着顾秀,在村庄里乱转。
  天天与小孩子玩在一起,几天后,就与罗家村的孩子们差不多都混熟了。
  并且,她还成了小孩子的头头。
  顾瑾厚着脸皮坐上大首领的位置。
  眼下,她与孩子们一起抢着糖果。
  虽然很羞耻,但是却很爽!
  “我的,这是我的。”
  一个小孩子推搡着,想要把那颗糖抢回来。
  另外那孩子自然不肯,两人顿时就哭闹起。
  顾瑾扯开他们,嫌弃:“男子汉大丈夫的,多大点事儿啊,就哭。”
  “以后还找不找婆娘了?”
  两小孩顿时就收声了。
  顾瑾指了指上面:“你们看,还有那么多,够你们抢的了。”
  李大海去澜州买糖果时,顾瑾特意吩咐要他多买些。
  毕竟,这是一个与罗家村打好交道最重要的日子。
  不能太小家子气。
  鞭炮响完,糖果撒完。
  罗家村的人留在原地,意犹未尽。
  他们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着。
  “不是说他们都是逃难过来的吗?怎么那么有钱呀?”
  “就是说啊!”
  “一来村里就砌房子,上梁还搞这么客气,发这么多糖果。”
  “估计以前他们在建州应该是地主家。”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
  李家闹出来的动静,另外安置在罗家村的五户灾民自然知道了。
  上梁这一日,有四家来看热闹。
  只有杨家没来。
  说来也巧,杨家是上杨村的。
  户主是杨平,他妻子的名字叫杏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