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照搬辽东

  皇宫和皇城并不一样
  皇城不光包含皇宫,还有宗庙、内廷、官衙、军士和各类仓库等建筑,也包括园林苑囿
  多数的衙门在承天门和大周门之间
  大周门在前明叫做大明门,历史上未来的大清叫做大清门,如今叫做大周门
  大周门进出的人不少
  王信轻车熟路的离开兵部衙门,从大周门出去后,城门口的兵丁检查并不严格,且多是针对进入的人
  沿着极高城门门楼两侧的城墙,或坐或蹲或站了许多人
  宽广到令人震惊,铺着整齐的石砖的广场,依然充斥形形色色的人或物
  无论是停靠在此处,或者是经过广场的牲畜,骡驴马匹都要带着粪兜,不允许牲口拉屎到地面上,其实城里别处也有这样的规矩,只不过不像此处严格
  除了茶铺之类,还停靠了各色轿子和马车
  各家的长随下人在城墙根下等候各家的主人,又或者到了时辰后,从家里赶来接
  “将军来了”
  人群里同样蹲着的史平等人,其中一人看到城门口出来的王信,连忙出声提醒同伴,然后站了起来去牵马,史平则赶过去迎接
  王信已经看到史平
  却回过头
  看着规矩森严,又各行其是的皇城城门口
  这就是皇城啊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没想到就有了资格进出此地
  “将军”
  史平轻声喊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王信收回视线,露出笑脸,吩咐道:“安排人去告诉平姑娘,京城买房的事交给她,她拿主意即可,实在拿不定主意,就与凤丫头商量,我们回通州”
  史平点了点头,往身后挥了挥手
  见到史平的动作,其余人牵着马上前,史平又吩咐一人去贾府
  王信不理这些,带着人往外出发
  城中的规矩并不少,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牲口进出城,往哪边走,走什么道,包括屁股要装粪兜等等,以及马车走什么道,行人走什么道,人来人往,除了明面上的规矩,还有成俗的规矩
  谁先让谁
  什么事让什么事
  王信一行七八人,骑着马声势不小,却也不算稀奇
  按照规矩,进入城门的方向靠左边行走,出城门的方向则靠右边行走,虽然道路拥挤,倒也秩序井然,不至于拥堵
  心里悬着的事情,终于落了地
  虽然按照自己的预料,充分考虑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谁也不敢保证没有意外,哪怕现在,自己也不敢说就稳当了
  可终归十之八九,再要是事情不成,那也没必要遗憾
  心情舒爽,王信嘴角含笑,骑在马背上也走不过,饶有兴致的打量京城街道风景
  恰好
  道路旁边聚集了一些看热闹的人,王信骑在马背上看得清楚,大概是两名商贩,为了摆摊的位置争吵,最后没有控制住,动起了手来
  一名商贩打破了另外一名商贩的脑袋,那名商贩头破血流
  “流血啦”
  “下手如何没有个分寸”
  周围聚拢的人纷纷说道
  打架不要紧,打出血就要紧
  很快惊动了五城兵马司在街道上巡逻的兵丁,抓住那伤人的小贩,那小贩已经唬的脸色煞白,跪在地上求饶
  大概的结局,要么是商贩出钱,那些兵丁吃点油水,流血的商贩也松了口,事情就了了,如果严重一点,对谁都不好
  王信没有在意
  这就是社会
  成人的世界,哪里有什么对错
  都是为了自己罢了
  那打人的商贩穿着麻衣,不过是挑货郎罢了,挣不了几个钱,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是为了钱,需要去争抢好位置
  他抢到了好位置,别人就没有了好位置
  谁对?
  谁错?
  他要是不抢到好位置,挣不到钱,家里人就没饭吃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了养活婆娘孩子,供养老人,这摊贩可就顾不上道德礼仪
  至于如今闹出了事,他又承担不了后果怎么办?
  凉拌
  又不是做题,每道题都有答案
  总之
  没吃饱的人,他只想要吃饱
  吃饱了之后,才会想起道德礼仪
  如果一直没吃饱
  要么死,要么继续像刚才一样去拼
  小到个人的事情都如此麻烦无解,何况放眼天下呢
  大周就是瓷器
  哪怕有很多的问题,王信也不得不小心对待
  除非自己不是周人
  只要自己不是周人,哪管大周是不是瓷器,只当是自己的战利品,砸碎了也不心疼,反正是抢来的,没成本
  所以王信只信服内圣外王的人
  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对外唯唯诺诺,对内却重拳出击,内王外圣的行为,王信是最看不起的,也绝对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知行合一
  对胡人,王信一点不在意,规矩是对自己人讲的,对外只需要赢
  对内?
  自己并不需要大周人来惧怕自己,敬畏自己,崇拜自己
  大家都是平等的
  重活一世
  王信不想继续将就,想要活的清白,虽然自己不是圣人,同样有人的欲望,但是自己要对得起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人
  在扬州是如此
  在京城是如此
  在大同也是如此
  做事非常小心,因为自己懂得责任
  犹如对平儿,对晴雯
  自己必须先问清楚她们对未来的要求,确认自己能满足她们,自己才会给她们承诺,答应收下她们
  如今自己是大周的游击将军
  不需要对胡人负责,却需要对大周的百姓负责,如何能率性而为呢?
  现在对大同的局势有了把握,但是却不能大意
  原来的分家还要继续
  张吉甫不会支持自己成为第二个冯庸,所以自己要早做打算,到时候才不会被动
  诸事不预则废
  陆仲恒知道王信今日要去拜见张吉甫
  极为重视,一早来到河西营等候
  不光他来了,还带来了两名同伴,因为陆仲恒的原因,三人轻易进入河西营,提供给他们一间干净整洁的房子落脚
  因为大部队调去大同,河西营的空房间很多
  “那王将军真能办成?”
  陆仲恒和两名同伴围着圆桌子坐下,桌子上有茶壶和茶杯,其中一名穿着青色长衫的文人一脸好奇
  不光他如此,另外一人也十分关心
  “王信此人做事极为保守”陆仲恒分析道
  两人错愕
  那青色长衫的文人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说道:“我虽没见过王将军,却也听过他的名声,此人作战百战胜,不乏胆大之略,陆兄如何说其保守?”
  “哈哈哈”
  陆仲恒忍不住笑出声,最后笑着说道:“你们不知啊”
  来的两人是扬州的读书人,青色长衫的是进士,年轻些的那位是举人,进京入国子监读书,为日后的科举提前准备
  一个好汉两个帮
  陆仲恒自己没有实权,需要有人帮他摇旗呐喊
  别人看重他的清贵身份,双方各需索取,又是同乡,天然的乡党,包括前方王信的事情,陆仲恒也让两人帮过忙传播
  既如此,陆仲恒才带来了两人,一则王信今日见张吉甫,事情水落石出,二则也好当面参详,无论结果好坏,可以尽快应对
  三人正说着
  “陆兄”
  门外,王信笑着进来
  “王兄弟”
  陆仲恒看到王信,起身笑道
  两人这才知道是王信,也跟着起身,打量进来的人
  的确年轻,不到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的游击将军,哪怕是名武夫,前程也不得了,青色长衫的文人,自持身份,却也没有怠慢,和陆仲恒一起上前,反倒是年轻些的举人留在原地
  王信扫了一眼,如常笑道:“还请海涵,不知这两位是?”
  “这位是张云承,也在兵部观政,这位是曾直,在国子监读书,两位是我的同乡,也出手帮过你的事”陆仲恒简单又详细的介绍了下
  王信了然
  陆仲恒提过此事,连忙向两人拱手笑道:“本该早日登门拜谢,却不敢冒昧打扰,不知催了多次,陆仲恒今日才为我引荐两位,可见他有多惫懒”
  “好你个王信”
  陆仲恒伸手指了指王信,无语道:“你讨好二人,竟拿我来作筏子,实在是该死”
  张云承和曾直下意识看了对方一眼
  陆仲恒与王信的关系果然非同寻常,不愧都是林如海的人
  一阵寒暄后
  陆仲恒关心问道:“如何?”
  王信没有隐瞒,点了点头,平静道:“应该问题不大”
  “成了?”
  陆仲恒反而惊讶了起来
  此事他一直在参与,无论自己刚去大同时,还是在大同与冯庸扳手腕,陆仲恒都为自己出了不少力
  王信也知道
  陆仲恒并不是只因为自己
  他这样的身份,被别人需要就是最大的价值,这就是养望
  自己领了他的人情,未来就必须要还他的人情,官场上的规矩向来如此
  张云承和曾直也一脸震撼
  从大同分一路出来,建大同西军,这件事他们也有出手
  这么大的事情,并没有大佬出面,而是他们几个小人物主导,陆仲恒身份清贵,但没品没级的,王信也只是个三品的武官,更不提他们二人
  张云承咽了咽口水,语无伦次道:“包括朔州、马邑五州县在内的大同西军?”
  “此事还没有明言,不过观张阁老之态,多半不会打压此事,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就是如此了”
  听到王信的话,张云承收起了内心的自傲
  先别说此人竟然真办成了大同西军之事,独此人能轻易见到张阁老,可见此人在张阁老内心的分量,张阁老是未来的首辅
  自己想要巴结都还没有门路,所以哪怕此人是武夫,恐怕未来地位不会在自己之下
  总不能游击将军掌领一路吧?
  掌领一路军队的,按照规矩应该是总兵,此人太过年轻,哪怕不升任总兵,也会升个参将,未来升任总兵不过是迟早的事
  三十岁?
  如果三十岁能成为总兵,未来二十年内,成为节度使绝对没问题,熬资历也能熬出头
  “王将军回去大同后,打算怎么办?”
  此时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那举人,曾直主动的问了起来
  王信笑道:“还要请陆兄和各位帮忙”
  “什么事?”
  “粮草的事情”
  王信解释了一遍
  自己和别人不同,名册多半是实额,所需要的粮草不少
  “你不是有了大同的商会么?”陆仲恒反问
  “总不能朝廷一分钱也不出吧,真要是如此,太不像话”
  王信摇了摇头
  朝廷虽然克扣军费,可多少也在供应,将领们喝兵血,兵册缺额大,实际上将领私下养家丁,保持了一定的默契
  可真要是整个大同西军都被自己养了
  朝廷恐怕会坐不住
  这也是自己要搞分家的原因
  自己身边只保留几百精锐,当做军官培养,如此的话,朝廷才会对自己放心
  至于分出去的军队,万一朝廷真的供应不起,或者克扣过分,自己当然也不会无视,大同的商行就是为各处准备的
  还是老规矩
  朝廷如实发放,那么公库的积蓄就不动
  朝廷要是克扣,缺多少的话,公库就补多少
  如果朝廷一分不出,那就只能公库全出
  陆仲恒等人不再多言
  王信在此事上的顾虑,他们又如何猜不透,许多事经不起琢磨
  “先前陆兄言王兄行事保守,我和曾直还纳闷”张云承感慨一声,向王信露出笑脸,笑道:“此时看来果然如此啊”
  王信瞅了眼陆仲恒,玩笑道:“陆兄倒是知我”
  陆仲恒竟然点了点头,“林公说你常有奇思妙想,后来证明的确如此,所以我才经常关注你,倒也是学到了不少”
  王信顿了顿
  被人盯着的滋味可不好受
  盯着自己的聪明人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只怕很快被掏干净了
  张云承和曾直一脸认同
  年轻的曾直最沉不住气,见气氛不错,问出心里一直关心的事,“不知道王兄在大同所作之事,可否照搬到辽东?”
  “辽东?”
  王信露出疑惑的眼神
  辽东在关外,又是东平郡王的藩地,虽有辽东都司管理,依然消息闭塞
  自己入京以来事务繁忙,虽然有心关注辽东,却也有心无力,没想到有人比自己还关心
  “曾直虽然籍贯老家,家人却在辽东为官”陆仲恒提了一嘴
  王信恍然大悟
  看来这曾直的家在辽东是地方大户
  那也就不奇怪其只是举人,却被陆仲恒带来的原因,虽然个人的身份不够,家里关系却够了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