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人人都有

  “这位是严中正,你们有人应该认得他,是我从京营要来的”
  王信向众人介绍
  大家看到了严中正
  张灿认识他,向他打了个招呼,严中正回以笑容,然后向众人拱了拱手,表现的十分的低调
  赵雍顾不上其他,连忙说出自己的顾虑
  “兵册上虽然是九千民兵,可实际才五六千,还缺三四千人,指望各地官府补齐缺口,恐怕要耽误一年,能不能从本地招募?”
  从本土招募,那就是辽人守辽土
  自己倒是想
  王信摇了摇头:“我们大同西军是从大同镇分出来的,多少影响了别人的利益,想要让张文锦松口,他不会帮忙担责的”
  赵雍听闻后,没有了办法
  地方懈怠
  许多事都会拖延
  现在天寒地冻,灾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
  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合规的章程,如果能招募灾民,上面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自己想出的,唯一可行的法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后看向将军
  严中正第一次参加,也是大同西军名正言顺的第一次高级会议
  感受到其中的气氛,人人都为大同西军出谋划策,把大同西军当做自己的事一样着急,这样的气氛,严中正实在是罕见,大受感动
  难怪王将军打仗厉害,如此上下团结,当然厉害无比
  不过王将军下了军令状
  承诺三年平胡
  如果招募民兵就要浪费一年,等招募来了还要训练,只怕这三年时间不够用啊
  严中正面露迟疑
  军令状的事情,王将军还没有宣布,现在面临如此难题,更不好说出来,否则容易影响军心
  自己要守口如瓶
  传出去的话,王将军大概会误以为自己说出去的
  严中正一脸严肃
  听到手下们的困难,王信想了想,倒是有了个办法,后世烂大街的招数
  “悄悄从灾民中招募,顶替原来兵册上的人”
  兵册上有九千兵
  分散五城二关
  跑了一大半,还是年初的时候,王信催促各地补充兵源,才又恢复了一二千人
  人跑了,名字还在
  也就是顶替
  众人越想越觉得可行
  “将军还是将军,吾等不及也”赵雍笑呵呵的说道,脸上没有了为难之色
  严中正也是不可思议
  顶替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可谁会想到用来顶替民兵?
  将军的脑瓜子的确够灵活
  “以聚众昌的名义去招人,最好让薛家老爷去办,咱们不出面”赵雍随后说道
  “把人单独拉到一起,不要与别人混在一起”
  众人纷纷讨论
  王信听了听,基本没有问题了
  这就是环境决定
  现在随着军队的人数增加,士气已经无法达到忠心耿耿,甚至在扩兵的那段时间,掉到了忠实以下,好久才升了回来
  等军队人数过万,以以往的经验,士气必然又会掉到忠实以下
  不过随着自己升官
  参将的职位,可以看到九个属下的状况
  一个月看九个,每年看一次,可以绑定一百零八个,每半年看一次五十四次
  如果慎重起见
  每三个月看一次,也有二十七个
  虽然无法保证所有的军官,但是可以时刻监督高级将领,以及对自己很重要的军官
  但是这样的效率并不好
  每年看一次就够了,虽然这一年足够发生许多意外,但是做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完全需要依赖系统,那自己的做人的能力也太差劲了
  那么每年分一半给军官,分一半给自己的亲卫
  自己带领两百亲卫
  每年分一批出去做军官,五十四个名额够用那些真心实意的人分去军队,而那些口是心非的小人,自己记上一笔暗中淘汰
  如此下来,效果才是最好
  并不完全是为了让军士们忠心自己
  军队不同其他
  一条心最重要,所以不希望有小人混杂在其中,大家团结一致,也是自己至今百战百胜,哪怕以寡敌众也能取得大胜的关键原因
  现在随着军队的人数增多,自己无法再保证每名士兵的忠诚,甚至连许多军官也看顾不过来
  但是依然要尽力保证,军官层面上的一条心
  还是为了打胜仗
  民兵的事情,以及请薛岩出面,王信交给赵雍去跑
  张灿和马范,还有刘英等人训练骑兵
  汤平训练炮兵
  刘通赵胜等一样如此,各司其职
  王信留下严中正
  “我的两百亲卫大多是军中孤儿出身,其余也是从军队挑选出来的,这几年勤练武艺,常加操练,骑射也没有放下,各个都算精兵”
  王信介绍道
  听完王信的话,严中正大惊
  陈志兴这位禁军总教头,严中正第一次晓得,竟然早就到了王信手里
  “之前在京营,我随将军去河西营几次,为何没见到陈教头?”严中正好奇道
  “他在河西营一呆两三年,想老家了,我给他放了半年假”
  王信解释
  陈志兴年纪大了,不能让他遗憾
  他愿意回老家就回,愿意留在河西营就留
  以他的年龄,无论什么选择,那里就是他的归宿了
  陈志兴这两年尽心尽力,毫无保留,一身本事都教了出来,王信很感激他,所以无论怎么样,河西营都会有他的位置
  骑术、弓术、武艺、火炮等
  亲卫们都能学
  但是缺乏成为军官的知识
  赵雍是南方军
  张灿是边军骑兵
  除了这两位原来的军队军官,其余的多是自己带出来的
  相比较严中正的全面,赵雍和张灿显得太单薄了些
  王信不再隐瞒,直接问道:“我想要让你成为亲兵营的军事教官,负责培养他们成为军官”
  顿了顿
  王信又说道:“如果你不愿意,想要带兵的话,我也支持你”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尽量尊重别人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想法强加于人
  严中正迟疑了起来
  “不急”
  看严中正久不开口,王信笑道:“给你几日的时间,你可以四处逛一逛,想清楚了再来告诉我不迟”
  严中正欲言又止
  王将军明显是希望让自己当教官
  一则不愿意把自己的本事平白交给别人,二则亲卫营虽然靠近王将军,但自己也很难立功,自己跟着王将军来到边关,当然还是想要多立功,为自己的子孙多拼一份前程
  可要是拒绝的话,王将军脾气虽好,可自己也不能大意
  万一王将军心里对自己不满,自己不定哪天死在了边关,连尸体说不定也找不回来
  “放心吧”
  王信知道严中正担心什么
  这年头可没有不抛弃不放弃,背后打黑枪才是主流
  “你是我带来的,你也要相信我的人品,多想无益,不如多出去走一走,自己亲眼看一看”
  严中正不再犹豫
  “喏”
  拱手领命
  严中正离开后,王信看了眼面板
  “很乐意支持”
  严中正的态度不算差
  以前自己身份低,带的人身份更低,态度却容易涨
  如今自己身份高,拉拢的人也身份高,可态度却不容易涨
  自己总不能还从小兵开始一个个培养去吧
  亲卫营已经够了
  自己可没有精力再去一个个从无到有的去培养,累死自己也带不出多少个将领
  何况随着将领的职位越高,经历的事情越多,很多事也会变得复杂起来,不再是单纯的感情,利益必然不可忽视的
  总不能让属下对自己忠心到抛妻弃子吧?
  自己也不希望这样
  过犹不及
  属下对自己忠心是因为感情和信任
  这才是同袍
  “要吃饭的,跟我们走啊”
  一名管事带着两名伙计来到破庙里
  最是寒冷的时候,每天天一亮,城里街道都会有冻死的灾民,民夫们会把街头冻死的尸体运出去,丢到乱葬岗随意掩埋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商行又开始悄然地招人了
  前几个月的时候,商行就从各地招募了一波灾民,说是去关外放牧
  那是人去的地方?
  胡人凶狠,见一个杀一个,许多人被掳走做奴隶,人不人鬼不鬼,一辈子都完了
  但凡有点活路都不会有人愿意去
  可当时不少灾民走投无路,地方官府拿不出来粮食赈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许多灾民被吸引去了,果然一去不还
  有说在那边过上好日子的
  又说早就被胡人杀了,一家老小死的极惨
  还有说欠了几代人都还不完的债
  各种说法都有
  更多人相信后面的说法,关外那种险恶之地,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没想到下半年秋收之后,不但没有缓解灾情,反而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灾民数量比四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更多,各地开始驱逐灾民
  天气太冷了
  破庙是最好的落脚点
  “真的假的?”
  “骗你们能有什么好处?”
  管事轻车熟路,熟练的说道
  庙里聚众取暖的灾民们,许多人没有反驳
  有的人主动跟着走了
  有的人留在原地
  乞讨虽然艰难,目前还能填饱肚子,谁知道去了是什么下场,这年头,到处都在害人,一不小心就送了命
  “打仗愿意不?”
  到了一处地方,拉来了十几个灾民
  “啊?不是为商队做事吗?”灾民大惊,纷纷吓得脸色苍白
  “俺的老天爷也啊”
  “又别人骗了,被骗来当壮丁”
  有灾民痛哭
  在破庙里饿死也比骗去当壮丁强
  当壮丁也是死
  死之前还要卖命,拼命干活
  不如留在破庙里咧
  边关对民兵太过残酷,谁都知道去边关当兵九死一生,惨不忍睹,还不如当叫花子自在
  “先吃饭吧”
  “吃了饭再做决定”
  管事一点也不慌
  灾民们愣住了
  “吃饭?”
  “还会有饭吃”
  “又是骗人的吧”
  管事指了指远处山坡下的棚子,“那里,看到没”
  要是在城里开粥棚,要不了一日就能吸引无数的灾民,不但影响到募兵,还有可能闹出事端,因此选在了城外不远不近的地方
  先把初步挑选的灾民从城里带出来
  愿意的话当然好
  不愿意的话,也不算哄骗,吃了一顿饭后,哪里来哪里回,谁也不吃亏
  众人咽了口口水
  半信半疑的跟着管事走过去,两名伙计懒得出声,没必要浪费力气
  等走近后,果然看到在熬粥
  灾民们欣喜若狂
  今天的饭有着落了
  “人人都有,不要抢”
  不久后
  管事笑道
  等灾民们吃完饭,管事才又问起愿不愿意当兵的事情
  这回
  许多灾民不再抗拒,而是认真打听
  具体的细节,管事并没有透露,只说要去关外打仗,每个月管吃,还给八钱银子的军饷
  吃了一顿饱饭
  建立了初步的信任,灾民们大多没有选择,不少人愿意拼命
  管吃不提,每个月还有八钱银子啊
  足够婆娘和娃儿们的温饱
  可畏惧依然无法克制,有些人害怕,又想去,有些人想去,又担心被骗
  一两个月后
  商行招募人打仗的消息越传越多
  代州
  判官曾铨匆匆赶去县衙,见到知州吴宏,脸色紧张问道:“老大人,外头的消息可听说了?”
  “什么消息?”
  吴宏好奇道
  曾铨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得知的消息告诉吴宏
  听完后,吴宏脸色也紧张了
  如今本就时局微妙
  竟有人私下招募灾民,这还得了
  吴宏不敢怠慢,连忙派了差役班头们去查
  班头们查了几天,消息也是五花八门,可那些招募人的已经很久不出现了,谁也不知道来历,有些人说是聚众昌,可没有证据
  “聚众昌?”
  吴宏重复了一遍,有点耳熟
  “是那边的”
  曾铨指了指北边
  吴宏恍然大悟
  聚众昌不就是去年开的一家商行么,虽然是新开的商行,势力却大的很
  背后是大同的大户们,大户们难道会造反不成,不可能的事,谁知道又做什么阴沟里的勾当,吴宏不愿意惹麻烦,让曾铨不要再查
  曾铨也不敢查
  为了公家的事得罪大户,自己疯了才会这么做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