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医养生

  “怎么着,杂志社是打算给我发奖金?”陈凡打趣道
  杂志社除了稿费,还能有其它赚钱的途径?
  “想啥好事呢,跟你说正经的,咱们杂志社背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你想不想出版?”王伟问道
  “最美的青春能出版?”
  王伟指着角落里四个麻袋的信件:“最美的青春一经连载,完全异于伤痕文学的内核,引起的反响很强烈的”
  “最近伤痕文学的作家轮番骂,各家大报又轮番夸,人气已经非常高了,出版社也想着趁热打铁”
  “跟连载不冲突吗?”陈凡问道
  “很多连载的小说都会出版,出版社那边跟我聊过了,等连载过半时出版上半册,连载完了再出下半册”
  “给多少稿费?”陈凡又问
  “小说现在的名气已经足够大了,出版社那边也没小气,按照最高标准来,千字十元,够可以了”
  “那就没问题了”
  “出版社那边有要求,要等稿子全部写完,审核没问题之后,才会签出版合同”王伟补充道
  “我会尽快写完”陈凡暗喜
  《最美的青春》一共就三十六章,目前已经完成二十七章,剩下的九章,哪怕磨叽一些,十来天也能写完
  三十六万字,算下来就多了3600元
  在这年头,算是一笔巨款了
  “也不用太赶,保质保量才最重要,等这本写完了,下一本打算写什么?有规划吗?”王伟问道
  “这本都还没写完呢,等完结了再说吧”
  很多作家,写一本书时,灵感来了,说不定都规划好下几本了,不过像陈凡这种快枪手,应该是来不及准备的
  王伟也没多想:“那就先这样,你去结稿费,我过一下稿子,要是有问题,回头还得找你改稿,没问题吧?”
  “必须没问题啊,我家离这也不远,有问题随时找我”
  陈凡去结算稿费,二十万字,千字七元,到手1400元
  等书完结了,再拿到出版的稿费,截胡张建军机缘的钱就够了
  跟王伟打了下招呼,陈凡把四个蛇皮袋搬到门口,又叫了一辆三轮车,把地址给师傅,让他帮忙送回去
  陈凡没有跟着,自己乘坐公交去鹤年堂中医馆
  刚重生那会儿,陈凡就惦记着找中医调理身体,因为忙着复习、写书、追女生,才一直拖到今天
  鹤年堂成立于永乐三年,由中医养生大家丁鹤年创立
  之后由御医之家的丁、曹、王、刘四大家族先后继承鹤年堂,形成了食养、药膳、动调、中医诊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体系
  半个多小时后,陈凡来到鹤年堂
  在鹤年堂牌匾的两侧还悬挂着“调元气”“养太和”这两句鹤年堂养生理念精髓的牌匾
  这是戚继光将军亲笔书写的
  不过这年头看中医的人不多,没等多久就轮到陈凡,给他看病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王和堂
  “小伙子,哪里不舒服?”
  “老爷子您好,我是想调理身体的,前几年下乡插队,工作强度很大,吃的又跟不上,我担心会留下病根什么的”
  上辈子一直到四十岁,陈凡的身体都还算正常,但四十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等过了五十,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
  过了六十岁,医院也回天乏力了
  他这都算是好的了,塞罕坝的第一代林场人,很多人三四十岁就疾病缠身,人均寿命才52岁
  这是长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劳作付出的代价
  就目前而言,陈凡还不算病
  王和堂询问了一阵基本情况,又给把脉检查,也确定了陈凡的身体没多大问题,就是亏空比较厉害,叮嘱他适当锻炼,多补充营养,过一阵子就能调理好的
  补充营养,其实就是的问题
  现在不是后世,普通的家庭也可以一天三顿肉,如今的大多数家庭,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
  陈木胜条件算不错了,五级木工,工资57.5元,但猪肉一斤1.6元,扣除各项家庭开支,一个星期也就能买一次肉
  陈凡拿到稿费后,天天跑外边买肉,家里的营养才丰富起来
  “老爷子,能给我开些进补的方子吗?”
  陈凡直呼良心,换成后世的医院,没病都能给你开一堆药
  “进补也行,恢复得快”
  “麻烦您嘞,锻炼的话,做什么运动比较好?”
  “跑步、游泳、打球都行,一开始别太激烈,筋骨要拉开,身体柔韧性也要练起来,配合食补,一段时间就恢复了”
  “好嘞,谢谢您!”
  真诚地道了谢,陈凡拿着食补方子去药柜那边取药,一共七天的量,也就花了十四块钱
  从医馆出来,已经是中午饭点
  陈凡就近找了家国营饭店吃饭,今天是不用给许今秋送饭了
  昨天去送饭时,许今秋已经在门口等着
  收下之后,许今秋明确说了,让他别再送了,再这样下去,总觉得自己欠他的,心态上没法平等相处
  但她也说了,可以随时来找她
  想到这儿,陈凡翘起嘴角,这姑娘是真不错,换成其它姑娘,巴不得追她的男生都变成舔狗呢
  吃饱了之后,陈凡也没着急回家,拐道去百货大楼,先买了煎药的罐子,又去买了两辆儿童三轮车
  前两天院子里有个家长给儿子买了小三轮,可把幺妹儿眼馋坏了,吵着要买一辆,结果让老娘收拾惨了
  几块铁皮做的小破车,也敢卖三十几块?
  关月梅可舍不得花这个钱
  陈凡自然是舍得的,上辈子自己躺病床上,都是幺妹儿跟外甥女照顾的,必须得宠着才行
  将来要是还落得一个儿女不孝的下场,不还得指望她俩
  话说回来,这年头的孩子也没什么玩具,陀螺、弹珠、滚铁环、万花筒、铁皮青蛙……简单粗糙,远没有后世精彩
  但对于八零后而言,全是美好的回忆
  怀旧的八零后啊
  陈凡回来时,一大一小两个萝莉正在翻花绳,眼睛时不时地瞥向满院子转悠的小三轮
  显然,她们也想玩
  “幺妹儿、囡囡,看这是什么?”
  陈凡一手提着一辆小三轮,两个小萝莉眼睛一亮,立马就飞奔过来,一个喊哥哥,一个喊舅舅,兴奋得不得了
  陈凡把车子放下,小家伙一人一辆,高兴地满院子转悠
  “挣俩钱,你是真能造啊!”
  关月梅气得拍了儿子好几下:“买一辆不就得了,还买两辆,都要六七十块了吧?俩丫头迟早被你惯坏了”
  “那我也乐意”
  看着俩丫头高兴地满院子转悠,陈凡就觉得值
  “你就作吧!”
  关月梅瞪了儿子一眼,这才注意到儿子身上还挂着网兜,网兜里装着煎药罐和中药,立马就急了起来:“你生病了?”
  “没有的事儿,下乡这几年身体有些亏空,找中医开了些补药,一天一副,晚上你帮我煎一下”
  “没事就好,吓我一跳”
  关月梅松了口气,把网兜从儿子身上摘下来:“还有个事儿,早上你让三轮车送回来四个蛇皮袋,都是啥玩意?”
  “读者来信,放哪儿了?”
  “给你拉后院去了,这么多人给你写信?”关月梅讶异
  “过些天更多,我去看看信”
  陈凡也挺好奇的,这年月读者给作者写信,都会写些什么,活了两辈子还是头一次碰上这种事情
  下雨了,又降温,给整感冒了~这天气真没谁了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