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夏与秦与汉与罗马
元康五年,
汉朝派遣的赴夏援军终于来到了阳关
而其为首的,
是一位出身汉朝名门的年轻人
他姓霍,是当年霍去病的后人,承袭了冠军侯的爵位
当阳关的大门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
年轻人抚摸着自己嘴唇周边,那因为风霜而不断探头出来的粗短胡须,颇为得意的说道
“我的足迹,比起祖先还要远很多啊!”
“漠北瀚海,难道比远征夏国,还要遥远吗?”
“想来中原的历代将领中,我是第一个跑这么远的吧!”
“这可不一定!”
他的副将哈哈笑道,“西秦太祖连西海都跑到了,你才走了他一半的路呢!”
现任的冠军侯闻言,不屑撇嘴,“他跟我可不能比!”
“当年那位嬴秦之后被西楚霸王下令追杀,犹如丧家之犬一般,不跑远点岂能安心?”
“我这边可是奉天子之命,正儿八经的远征!”
而且他还听说,
秦人路过河中之地的时候,还差点被那里的月氏人扣下
若不是牺牲了西秦太祖舅舅的美色,诱骗那仿佛赵姬二代的月氏女首领为之打开通道,并加入其中,
只怕连夏国都走不到,就要折戟在那里了!
旁边被何博找来,亲眼目睹“汉夏交汇”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嬴辟疆可未曾想到,自己死了上百年,在域外争下偌大家业,竟还会在背后,让汉人曲曲!
他当即气的想要扑过去,让这年轻人知道什么叫做“尊老爱幼”,却被何博跟夏文王一左一右的拉住了
“不要跟后生晚辈置气!”
“回去带着子孙围殴霍去病,让他这位祖先承担后人的口业,不是更好吗?”
他这样劝慰嬴辟疆
但嬴辟疆还是气闷不已
他说,“若那孽障派来把守阳关的手下,可以给这小子一个教训,等他死下来,我便对他下手轻点!”
何博想了想那嬴秦宗王入夏以后的表现,便摇了摇头
“那还不如直接把他扔去畜牲道里呢!”
不远处的汉家天兵可不知道,无人窥处还有这样一出官司
他们只是从容的请两位夏使前往阳关,希望对方能叫开城门,放自己进入夏国
“我观城门紧闭,有身着甲胄的士兵在上面徘徊来去,想来是我夏人奋起,重新夺得了这险要关隘”
那后来的夏使骑着从河中抢来的高头大马,满怀期待的说道
毕竟月氏人是一心劫掠的蛮夷,可分不出太多的人手来把守阳关,也没有这般长远的目光
除了诸夏的君子,
谁会守护阳关这种险要但实在费人费钱费力的地方吗?
前头派出的夏使对此却有十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
他们才到城下,一见城上守军,还有那飘扬的旗帜,便神色惊动
“是秦人!”
那老夏使驱马上前,颤着声音问道
“你们是来助我大夏的吗?”
“我助你娘!”
城头上传来了一句口味地道的秦腔
与此同时,
一支箭矢也飞了过来,擦过夏使的脸庞
二人当即调转马头,跑回了汉军身边
他俩哭着说,“秦人背叛了两国友好的盟约!”
“他还骂我,想要射我一脸!”
霍小将军听了这话,也跟着生气
“怎么老秦人到了域外,还在背信弃义!”
“这样的品行,难怪失去中原的根基,只能来域外欺负同样不讲道义的蛮夷了!”
“看来我必须出手,匡扶正义!”
他随即下令,对拒不开门的阳关发起冲击
而由于阳关环境,素来艰苦——
其地势有类河西走廊,却毫无可以耕耘的水土,
是以多年以来,这座关隘都要依赖朝廷派送的粮饷,才能够稳定维持
如今夏廷动乱分裂,
多路烟尘并起,又哪能像当初那样,顾虑到阳关这边呢?
更何况那诸侯手下,才能卓著的罕见,混吃等死的却多
后者认为月氏人既入,自家随即跟上,之后不会再有强敌来攻
于是对诸侯安排送至阳关的粮草钱财,多有克扣,搞得下面的将士也无心应战
很快,
阳关便被汉军攻克
当消息传来时,霍将军还很惊讶
“我还没有出多大的力气,他怎么就倒下了?”
“嬴秦在域外,就这么点本事吗?”
然后,他又转头询问夏使
“这样的敌人,你们是怎么让他将国家搞乱的?”
两位夏使捂着嘴,泪流满面,羞愧的说不出话来
好在,
大汉现任的冠军侯没有太过于苛责对方,
他率军直入阳关,打出大汉的旗帜,又派两位夏使四处传递消息,言说“天子遣兵,助夏平乱”的事情
这本来是让人欢喜的
奈何先有月氏的“勤王”,后有秦人的“援亲”,
再淳朴无知的夏人,也不敢信这般的理由了
因此,
汉军所到之处,开门迎王师者少,闭门警惕者多
搞得霍将军又发出了抱怨
“马踏匈奴的!”
“夏国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难道我大汉天兵辛辛苦苦来到这里,是吃夏国特产闭门羹的吗?”
两位夏使支支吾吾,惭愧的低头搓袖子
值得庆幸的是,
没过多久,
霍将军就没空责问他们了
因为秦人在听说了汉人的行迹后,当即派兵过来,要与之对抗
那诸侯以己度人,不觉得大汉这次派兵,当真是为了夏国
“隔这么远,还要派人过来侵占土地,汉人果然贪婪又狡猾!”
“我绝对不会让他们如愿!”
“寡人誓死保护夏国的平和!”
他一挥大手,便跟汉家兵马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很快的,
他就吃了个败仗,狼狈的丧失了几座城邑
诸侯这下没办法挺直腰杆骂汉人了
他在私底下抹着眼泪,“在秦国的时候,自家的皇帝侄儿会欺负我”
“现在到了夏国,汉家皇帝竟然也派人来欺负我!”
“这世上还有没有天理了!”
对面的冠军侯也摸着脑袋,心里对秦人的战力很是嘀咕
他想
“若秦国的主力都是这般水平,那自己来都来了,不如多挣点军功,回去让陛下高兴?”
“还有月氏人……月氏人!”
两个夏使在见到汉家天兵击败了可恨秦人后,心中十分高兴
他们搓着手,围绕着霍将军转圈念叨,希望他可以再接再厉,帮夏人击败那更加可恨的蛮夷
而夏人念经的功力,也不是霍小将军可以抵挡的
他被念叨了两回,又听闻附近的确出现了扫荡乡下,劫掠地方的月氏人身影后,便拍马赶赴而去,将月氏人狠狠击溃
霍将军还不忘对手下说,“月氏人的河中老家,已经被我们扫除了一遍,他们若得知这个消息,必然是要与我们拼命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斩草除根,免得再生出祸患来!”
对待秦人,还不至于狠辣绝情
但对待蛮夷,那可万万不能留手!
于是,
汉家天兵便开始进攻起月氏人占领的城邑
乞活军的道长们听说了这件事,便开会说道
“汉人还是忠厚啊!”
“竟然是真的过来助我大夏!”
“难怪他们的皇帝可以做诸夏天子,统治中央之国!”
“我们这边,为何不派人过去接触一二,以示友好呢?”
有人担忧的说
“可汉人是朝廷的使者请来的,打出的旗号,也是匡扶赵夏的社稷”
“他们会跟你我友善吗?”
那主事的道长摇着头说,“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抗蛮夷的入侵,不能因为私欲而坏了我诸夏的社稷”
他力排众议,要派遣几个颇有胆识的人前往,面见天子派来的王师统帅
随平因机警有能力,且少年气壮,被择捡成为其中一员
他因此见到了从遥远东方,跨越万里而来的汉人
那穿着甲胄,嘴上只蓄了粗短胡须的年轻将领从他手中接过乞活军的书信,一眼扫过,随后便笑着对两位夏使说
“你们的人有这样的心气和见识,又何必辛苦我来这一趟呢?”
夏使有些尴尬,只低着头,不去接他的话
虽然西夏已亡,但东夏还在
他们身为大夏的臣子,怎么可以依赖乞活军这等叛军呢?
就其根脚而言,
这群家伙可是率先举起反旗的太平道!
若没有他们,
这大夏江山怎么会衰败得这么快!
今日相见,
他们没有冲上去手刃叛贼,已经很大度,很仁慈了!
但随平却没有两位夏使的大度和仁慈
他仗着年少气盛,毫不客气的说,“乞活军虽然有恢复太平的志向,奈何世间的妖魔鬼怪实在太多!”
“汗血宝马也没办法拉动千斤之物,在道路上随意奔驰啊!”
将军听了他的话,对随平生出了些欣赏来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好人做起来可不容易!”
已经来到夏国一段时间,
并且相继领略了秦人、月氏人,还有世家风采的霍将军实在是感慨万千
他原以为中原物阜民丰,东西无所不有,事情无所不见
等出了国,
才知道有些玩意儿,在中原并不能见到听闻
但他身负天子之命,两个夏使又擅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缠人戏码,使得霍将军有的时候,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跟世家等势力合作
毕竟霍家传承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世家了
虽常被人称赞有祖先的风范,自身也时常效仿祖先,但到底做不到那般潇洒肆意
他总要考虑些得失轻重的
现在好了,
乞活军,可是个血统纯正的夏国组织,
比起同为夏国本地的世家,它可显得通人性太多了
反正陛下只吩咐自己,让夏国恢复安定,让诸夏的土地不至于被蛮夷占据
如此,
与其跟世家往来,还不如资助后者一把
前者可太抽象,太拟人了!
“我同意你们的请求!”
“这个小子以后便跟在我身边,沐浴一下中央之国的王化吧!”
将军放下书信,又指着随平说道,“长的不错,说话也好听,以后肯定会是个人才!”
乞活军的道长自然不会拒绝
随平因此跟着汉军,开始了往来的奔波
与此同时,
信度河入海口处,
瓜州的瓜港,
几艘船靠岸,有一行人从上面走出
手持节杖的秦使皱着眉头,看着街道上往来匆忙,神色慌张的行人,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两口
“像瓜州这样繁华的地方,也难免受到战乱的影响”
“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又是何等的惨状”
秦使转念,又想起那位跑路夏国的宗亲,眉头便皱得更加深刻了
如果不是国中还有一些反叛的诸侯没有得到清理,
如果不是因为节度使还没有全然接替诸侯封君的力量,成为大秦在地方上的支柱,
如果不是西边的罗马日益兴盛,让朝廷无暇东顾……
想来夏国的局势,还不会败坏成这样
起码,
已经拥有许多土地,还没有将之开发殆尽的老秦人,
还没来得及对帮助过自己许多,且友好了百年之久的兄弟之国生出食欲
履行盟约,以安其社稷这件事,
若能腾出手来,秦人还是愿意去做的
所以,
当秦国跟罗马结束了一场新的战役,国中诸侯也尽数被镇压下去,举国内外迎来了短暂的平和之时,
皇帝便迅速派出使者,乘船来到了夏国,想看自家这位同胞共祖的兄弟,目前还剩下多少气息
罗马那边,
也因为难得的中场休息,派遣使者随同秦使而来,希望开拓自己的外交新局面——
由于秦人在西海地区的疯狂扩张,缔造出了新的“大一统”局面,
罗马能够通过外交认识往来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今天才派遣使者去增进了解,
明天罗马的新朋友就有可能被秦人扭头就走,为秦人的美好生活发光发热去了
这让罗马感觉十分不妙
它的西边是广阔无边的海洋,
北边是一群茹毛吮血的蛮族,
南边除却那沿海沿河一圈的地方,其他全是炎热难耐的沙漠和戈壁
而那里,
也逐渐的跟随罗马东边辽阔土地的步伐,变成秦人划分好的郡县
如果不再想点办法,做出抗争,那即便罗马有一天,可以凭借海上行船的优势,圈拢地中海,
其自身也会被秦国给圈拢到怀里!
那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啊!
罗马绝对不能陷入那样的噩梦之中
因此,
当凯撒、庞培和克拉苏这些后起之秀,逐渐掌控了罗马的权力后,
虽然仍延续马略和苏拉之间的仇恨,不忘记内斗,
却在对外往来上,达成了一致
罗马必须走向更远的地方,结识更多的朋友!
那位留学秦国很多年的凯撒还说,“秦人的外交艺术,强调远交近攻!”
“我觉得这对罗马来说,也是个很美妙的主意!”
“既然他们可以这样做,那我们为什么不模仿呢?”
于是,
罗马的使者几经转折,来到了夏国
他们渴望认识这个位于东方的,在传闻中跟秦国一样强大,比之还要古老的国家,并跟它结盟,一同对抗秦人!
罗马可不相信,
这两个同为诸夏的国家之间,是全然亲密,没有一点缝隙存在的!
.m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