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罗马在夏国
秦使带着罗马的使者,
从瓜州上岸后,便一路前往东夏——
毕竟是国家的使者,若要进行交涉,自然也应该同夏国朝廷交涉
跟月氏人能说什么?
跟那个正在夏国胡闹的宗室能说什么?
至于汉家天兵的消息,
由于其主要活动在信度河的上游,和乞活军联合,
而秦使等人则基本沿着夏国的南疆,也就是同身毒诸国接壤的地方行走,是以双方不仅没有相遇对面,耳中也少有听闻
毕竟乱世之下,
消息流通不便,是很正常的事情
罗马使者倒是有些好奇夏国西部的那一堆
对罗马来说,
他们是来东方寻求新朋友和其帮助的
如此,
距离秦国越近,那自然越有利于罗马的目标
可惜,
月氏人的名声并不好,夏人都痛斥它的凶残和野蛮,说那是一群食人野兽,
这让罗马使者担心自己一过去,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便被月氏人拖下去,当成天材地宝给享用了
而且他第一次来到这里,虽然能说一口流利的,饱含秦国口音的诸夏雅言,但对夏国的一切,仍旧十分陌生,
夏人这边,
因为月氏人的侵犯,也对罗马使者这黑发黑眼,高眉深目的“蛮夷”,怀有着深深排斥
罗马使者没有办法,只能忍耐下渴求的内心,安静的跟在秦使屁股后面,等待时机去盯秦夏之间,那露出缝隙的的蛋蛋
……
“不是说身毒人也在和夏国开战吗?”
当两国使者快到行进到东夏的领土时,
罗马使者放松的坐在马车上,对秦使发出疑问
“为什么我没有看到身毒人的踪迹?”
要知道,
当秦使决定沿着夏国南疆行走的时候,罗马使者还十分担忧,生怕在这国家交界之处,被卷入无所谓的争斗之中
“在边疆看不到找事的身毒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秦使坐在他的对面,两人的中间被放置了一块木板用以隔离
他正在闭目养神,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也未曾睁目开眼
“以身毒人无耻又软弱的性格,怎么有能力跨过夏国的边界,侵犯我诸夏的领土?”
那位夏国皇帝身死异地的最重要原因,跟身毒人可没有太大关系
但凡他在南征时,表现得有些人样,也不至于沦落到那种地步
不过,
身毒人可绝不会这样认为
那群蛮夷的脑子里,对自己的实力,永远没个准确的认知
在号称杀死了夏人的皇帝,世界马上就要回到“正轨”后,
身毒人信心满满的出兵北上,随即便被夏国的边军击败
起初,
身毒人还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只当是自己失了手,不小心导致的
但很快,
还没等身毒人再次集结部队,对着夏国发起猛冲,就有因内乱而四处逃亡的夏人,主动跨越国界,朝着身毒那边跑去
正如东夏的百姓,朝着中南之地逃亡一样
而在这两年间,
发展陷入瓶颈,逐渐从世家的哄骗欺瞒中醒悟过来的太平军,也寻求起了南下的道路
毕竟,
道爷打不过秦人、月氏人,难道还打不过区区身毒?
在夏国要被世家耍,
那还不如去身毒灭几个小国,自己做一地之王!
就让太平道的黄天,狠狠遮住那群身毒人的眼!
及至如今,
已经有许多夏人,在身毒诸国中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当年主动出击的身毒人,也再一次的将侵略战,打成了国土防御战
当然,
对于这些近况,才来到夏国不久,还在赶去东夏路上的秦使,并不了解
其之所以会得出如此精准的结论,也不过是从茫茫史册中,提炼出了“身毒定理”罢了——
秦太祖曾得夏文王庇护,在夏国居住过一段时间
而在这位“辱身毒达人”的前辈影响下,秦太祖对身毒人的情况,自然有所了解
之后秦夏立下盟约,每隔几年都要交换一次文书史册,以示亲亲,夏国这边送来的内容中,便多见“身毒犯边,或诛或逐或破其国都虏其国主”的记录
“原来是这样!”
罗马使者得到解释,觉得自己的智慧也跟着增长了许多
泰西那边,
罗马在自身的扩张过程中,其实也见识过许多民族,
但即便是日耳蛮,
也没有身毒人这般的“神奇”
“你果然是个很博学的人!”
使者高兴的伸出手,想要去拉秦使,好表达自己的感激
结果原本闭目的秦使忽然来了精神,把手背到了身后
罗马使者见状,有些遗憾的说
“为什么这么排斥我?”
“是因为我之前对你的示爱吗?”
罗马的风气,一向是很开放的
在秦国留学多年的凯撒,都没能在某些事上端庄起来,更不用提土生土长的罗马使者了
奈何秦人当年还在中原的时候,就很不理解崇尚紫色,热爱开趴的齐人,
来到西海以后,
对于同样崇尚紫色,热爱开趴的罗马人,便更不理解了
“你当我是那浪催的汉人吗?!”
秦使正色指责他,“你跟我保持距离!”
要不是只有一辆马车,自己先前已经行走了一段时间,身体疲惫,
不然的话,
哪里会跟这浪荡子同居一室!
罗马使者不以为意
他对扭头闭眼的秦使说,“你若睁开眼睛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呸!”
……
一路拉拉扯扯的,
两国使者终于来到了东夏
那位夏国仅存的遗珠,也被掌控朝局的大臣打扮的精致高贵,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秦人还是忠厚啊!”
“如今国家危难,正需要你们的援助!”
当见到秦使的时候,那年轻消瘦的皇帝,忍不住站起身,想要走下台阶,拉住秦使的袖子,向其哭诉自己的委屈
但旁边的大将军虎目一瞪,小皇帝便瑟缩了回去,只抬袖遮面,垂泪不止
秦使见状,眉头一皱,心下叹息
这东夏倒反天罡,竟到了皇帝畏惧臣子脸色的地步
等他回国搬来援军之时,
这皇位上坐着的,还会是赵家人吗?
“将军,秦夏早有盟约,如今秦帝派使者前来,显然是有相助之心的”
“这对将军您的大业,不是很好!”
“不如……”
幕府之中,有幕僚如此提议
那已然获得开府治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等等特权的大将军哼了一声,挥手说道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秦夏还不算交锋之国”
“而且我看那秦使姿态端庄,形容俊美,是个难得的人才,也不忍下手……”
幕府大将军是个很欣赏美色的人,每每遇之,便要生出爱才之心,予以提拔
“更重要的是,秦人本就有一诸侯在西夏之地,若他听说我杀秦使的消息,岂不是给了他出兵的理由?”
那诸侯固然是个“秦国叛逆”,
但身居上位者,身段一向是非常灵活的
若对其有利,摆出一下大秦忠臣的模样,也是可以的嘛!
“暂且哄着他们,将其快些送出我大夏之土,左右秦人若真发兵助夏,也要先经过西边!”
夏国西北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秦军想要通过那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要把精力,放在对付世家上!”
幕府大将军拍了拍桌子,振声说道
世家,
是夏国沉淀百年的顽疾,
不是十来年的动乱和抗争,就可以将之消灭的
即便是在武人专权的东夏,世家仍旧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给自己谋得了许多好处,其子弟也占据着显贵的地位,被小皇帝拉拢在身边,同幕府将军作对
这让掌权的大将军感觉十分不爽
他曾在酒会之上,商议废立皇帝的事,宣称“皇帝暗弱,不足以奉宗庙,愿效仿伊尹故事,稳固江山社稷”
当士卒入内,将群臣压制的呐呐不敢言语之时,大将军抚摸着自己被酒水沾湿的胡须,得意笑道
“今日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结果,
却有世家弟子在此时站出来,公然与之对抗
那人握着宝剑,措辞激烈的说
“天下大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
“你不过一篡逆之辈,又待如何!”
大将军当时便恼怒的跺脚,拔出腰间宝剑,恐吓对方
“你要试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吗!”
“我剑也未尝不利!”
对方同样怒目而视,一副极为有种的样子
大将军想要杀了他,
但在世家的阻拦之下,没有成功
他因此深深地意识到,
即便可以废立皇帝,可有些事情,他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大权独揽
“除了我之外,东夏不允许出现这么厉害的势力!”
“整个国家里,有种的男人,有我一个也就够了!”
大将军抚摸着自己直接从宫里拿出来的皇帝玉玺,眼睛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杀意
之后一段时间,
两国使者在东夏停留,并对其朝局多次发出感慨
“国家丧乱,上下不宁,是以百姓痛苦”
“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太平”
秦使看着东都之中,那被官吏驱赶着的乞丐和些许流民,叹息一直没有停止
罗马使者更是大呼小叫不断
他第一次见证到属于诸夏的乱世,对这种远超自身历史所知的惨烈,十分震惊
实际上,
在前来东夏的路上,他已经吵得秦使好些天睡不着觉了
“真是可怕!”
“我之前以为,你们诸夏人对自己的敌人很残忍,结果你们对自己的同胞,也这样的不留情!”
使者是读过秦国史书的,
虽然那些竖着书写,含义丰富,笔画十分繁杂,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美感的文字,让他读起来十分艰难,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学习了它
谁让现在整个地中海沿岸,能跟罗马玩耍的,只剩下一个秦国了呢?
面对秦人的步步紧逼,强力压制,罗马只能拿出万般的精力,去学习它,去研究它
被诸夏人尊为军事圣人的孙武曾经说过,“认清自己,认清敌人,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尤其是凯撒这位秦国留学生的存在,更为罗马引进了许多诸夏的典籍
无数富有深邃思想的古老书册被翻译成罗马的语言,然后成为受到贵族追捧的读物
除此之外,
凯撒这位精通诸夏学的年轻贵人还鼓励罗马人前往秦国的玉壁城留学
“要直接接触他们的生活,才能明了他们的思想!”
“只隔着靴子去抓挠发痒的地方,是没办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因此,
使者的确去了玉壁城学习了几年,也凭借良好的成绩,被安排了出使夏国的重任
“你们带给我的震撼永远不会结束!”
“当然,这样的惨烈,也让我觉得支持克拉苏他们,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
他拍着自己的胸口,这样对秦使说道
受到长辈和秦人影响,
凯撒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集权派”
他认为广阔的土地,充足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共和国的管理限度,应该在延续其长辈马略改革的基础上,学习秦国的体制,确立起国家的核心
但克拉苏和庞培这些曾跟随过苏拉的人,却对维持元老院的统治,怀有不错的动力
虽然利用自己的军中威望,成为终身独裁官的苏拉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了,建立核心集中权力,是罗马之后必行之事,不论其到底支不支持元老院……
可新旧交替,
总是要拉扯很长一段时间的
使者担心在巨大的变革之下,会给国家,给自己带来太大的伤害
如此,
还不如继续支持元老院,让那群老朽无能的家伙,继续统治一段时间
等他平安死去,
那即便洪水滔天,也是没问题的了
“而且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源于你们的体制!”
“诸夏统治者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随意的杀害一整个家族!”
“这在罗马,是即便众神下凡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那是因为你们无能!”
秦使抱着手对他说道,“罗马兴起到现在,有一千年了吗?”
“国家遭遇内乱而复兴的次数,又有多少?”
“没有丰富的经验,就不要在这里大放厥词”
罗马使者于是闭上了嘴
再过一段时间,
秦使宣布了返程
他要回到国中,将夏国的情况禀报给皇帝
此时,
汉人到来,并在西夏之地平复了许多叛乱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
秦使因此生出了急切和焦虑
有了竞争,就有了做事的动力
想来这次,
秦国皇帝绝对会选择出兵,帮助夏国的
但罗马使者没有随同返回
他此时已在夏国混了个脸熟,不再需要秦使的引荐,自然要腾出精力,去为自己的国家分忧了
双方由此分道扬镳
罗马使者在私底下,比较起了自己知道的,如今在夏国著名的势力,琢磨着要跟哪一方缔结友好的盟约,哪一方更容易受到诱惑,从而答应罗马,夹击秦国的请求
但他还没来得及分析明白,
更来不及派出人手,去认识那让秦夏都十分重视,据说是从更加遥远的东方,那太阳升起的地方来的汉朝军队,
就听说了一件令其非常疑惑的事情
“什么叫大将军打算举办恒河潜水比赛?”
.my.my